乳癌的转移机制复杂,需要从更多方面研究各种相关机制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我们对本课题组首次发现的新的肿瘤细胞耐药相关蛋白eIF3g的初步研究表明,该蛋白在乳癌中与乳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本项目中我们将利用诱导表达载体系统,通过体内外实验全面研究乳癌细胞过表达外源性eIF3g或抑制内源性eIF3g表达前后的侵袭转移情况,以明确eIF3g在乳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并利用基因芯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分析eIF3g过表达或表达抑制前后的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eIF3g相互作用蛋白,在临床标本中检测eIF3g及转移相关基因或相互作用蛋白的表达进行验证,以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调控相应基因表达角度阐明eIF3g在乳癌细胞转移中作用的机制,为eIF3g作为潜在的乳癌转移新分子标志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打下基础。
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其恶性转化的重要特征,也是肿瘤危及生命的重要原因。恶性肿瘤转移涉及的机制十分复杂,虽然目前人们已了解了很多转移相关因素,但远未达到全面的了解,需要从更多方面研究各种相关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本项目中我们利用四环素诱导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系统,建立了诱导型过表达外源性真核细胞翻译起起始因子的一个亚基eIF3g 或抑制内源性eIF3g 表达的乳癌细胞系,通过体内外实验,包括CCK-8实验、划痕实验、穿膜实验、基质胶侵袭实验、裸鼠荷瘤实验等手段,全面研究了eIF3g表达水平变化前后乳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转移情况,发现过表达eIF3g能够促进乳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而抑制eIF3g的过表达则可导致细胞生长和迁移转移能力的明显下降,明确了eIF3g 在乳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我们还利用基因表达芯片、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等技术分析eIF3g 过表达或表达抑制前后的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Western blot、蛋白质交联、GST融合蛋白下拉、细胞荧光免疫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共定位观察等技术研究了eIF3g 相互作用蛋白,发现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亚基eIF3A、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 U、锌指蛋白HSZFP36和肌动蛋白beta-Actin四种蛋白质能够与eIF3g在细胞核中相互作用。我们还进一步在临床乳癌标本中检测分析了eIF3g在乳癌细胞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发现eIF3g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01)。本项目首次发现eIF3g在乳癌中与乳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为eIF3g 作为潜在的乳癌转移新分子标志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打下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CHD4在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及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Nampt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介导的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侵袭转移相关新分子NEDD9在介导肝癌干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自噬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