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并非少见内分泌疾病,但认识不足。临床资料显示中国人PHPT具有与西方人显著不同的临床特点,但缺乏相关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本研究旨在:(1)通过对30余例家族性或综合征性PHPT患者及15例甲状旁腺癌的相关致病基因突变进行MEN1、RET、CDKN1B、CASR及HRPT2基因筛查及蛋白表达检测,了解中国人家族性PHPT及甲状旁腺癌基因突变率及类型、与表型关系,探索甲状旁腺癌早期诊断指标;(2)通过对200余例散发性PHPT患者进行钙稳态调节相关基因CaSR、VDR基因的SNPs及单倍型检测,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为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分子遗传学方面的依据。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并非少见内分泌疾病,但认识不足。临床资料显示中国人PHPT具有与西方人显著不同的临床特点,但缺乏相关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人家族性/综合征性PHPT(包括甲状旁腺癌)的致病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以及钙调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PHPT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家族性/综合征性PHPT中以MEN-1基因突变导致最为常见,MEN-1相关PHPT中增生、多腺体病变、以及初次手术未缓解比例较高,有家族史的病例MEN-1基因突变率高(可达到100%),未发现明显的热点突变区及基因型-临床表型相关性。在未检出突变的临床诊断MEN-1的患者中,也未检出CDKN1B基因突变,支持其罕见性。本研究首次报告了中国人家族性孤立性PHPT(FIHP)及甲旁亢-颌骨肿瘤综合征(HPT-JT)的致病基因,均由HRPT2/CDC73基因突变导致,与国外报告FIHP多由MEN-1基因突变导致不同。在上述基因突变分析中大片段缺失的存在还提示对于常规PCR检测未发现突变的患者,应补充进行MLPA或实时定量PCR检测。甲状旁腺癌作为PHPT中罕见的病理类型,即使为散发性,也具有较高的HRPT2/CDC73基因胚系突变率(46-5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腺癌组织中其编码蛋白表达完全或部分缺失,单独或联合其他分子标志物有助于良恶性甲状旁腺肿瘤的鉴别。上述结果提示对于有家族史或综合征表现、以及病理类型为甲状旁腺癌的PHPT患者,应进行相关致病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制订相应的治疗和随访策略、早期发现和治疗携带致病基因的家系成员,从而改善预后。对散发性PHPT患者的研究显示,CASR基因R990G多态性较其他单核苷酸多态性更为常见,携带RR或RG基因型者血钙水平较低,ALP水平较高;携带R等位基因的患者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癌比例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也显著升高;提示该多态性与中国人PHPT临床表型部分相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新致病基因的鉴定及GGT1基因突变发病机制研究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分子发病机制与骨代谢细胞因子、骨影像学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新致病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分子和临床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