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血管的自身调控研究对阐明内耳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耳蜗螺旋蜗轴动脉(SMA)血管壁上存在大量硫化氢产生酶(CSE),外源性硫化氢(H2S)可以引起耳蜗血流的迅速增加,噪声损伤时耳蜗微血管CSEmRNA明显变化,提示H2S可能参与内耳微血管血流的适时调控。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微渗泵技术,耳蜗内分别持续导入PPG(CSE抑制剂)和NaHS(H2S供体),建立大鼠耳蜗CSE干预性病理模型,应用形态学、听觉电生理、细胞培养、细胞及组织膜片钳、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等技术,观察声损伤发生与CSE所致血流变化的关系及外源性H2S对耳蜗的保护作用;并对H2S作用于SMA的细胞位点和K+离子通道及其亚型等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明确H2S是否参与声损伤时耳蜗微循环的适时调节及其主要调控机制,可望为内耳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外源性硫化氢对老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miR-96在耳蜗声损伤中对毛细胞功能维持及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硫化氢对脑外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XIAP过度表达对顺铂和噪音所致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