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族植物淀粉粒形态分析及其在青海河湟谷地麦作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1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李明启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任晓燕,万智巍,马志坤,郇秀佳
关键词:
麦作传播环境考古河湟谷地淀粉粒分析小麦族植物
结项摘要

The introduction of wheat/barley speed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wheat/barley are the main food crops nowadays in Northern China. But there are disputes about the route of wheat/barley dispersal beacause of less macrofossils. Therefore, we need find more evidences to study it. Furthermore, we missed much information about plant use because macrobotanical remains were easily decomposed in sediment. However, in the past decades,starch grains analysis has been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study the origins and dispersals of agricultural crops, artifact function, and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refore,we can use the method to looking for some evidences about wheat/barley use so as to indicate how wheat/barley dispersed. But,the modern references of starch grains from the Triticeae tribe are not incomplete, and this blocks our research about the dispersal of wheat/barley. So, we will study the characristics about starch grains from the Triticeae tribe using microscope and SEM, and discovery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iating one specie from the Triticeae tribe from another. Based on th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we classify starch grains of the Triticeae tribe retrieved from artifacts, sediment and dental calculus excavated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it can provide some evidences for our studying the dispersal route of wheat/barley in ancient China.

麦作农业的传入加速了我国文明的进程,并且目前小麦已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但麦作遗存发现较少,关于麦作农业在中国的传播路线仍存在争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又大植物遗存在地层中容易腐烂变质,若仅依赖大植物遗存的发现,会遗失很多信息。近年来,淀粉粒分析方法被应用于农业起源和传播、石器功能等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为我们了解我国麦作农业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但目前还没有对现代小麦族植物淀粉粒进行系统研究,至少还不能将野生和栽培种区分开。基于此,本项目拟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广泛收集的小麦族植物种子进行淀粉粒分析,根据淀粉粒定性和定量的二维和三维特征,建立其种属间的鉴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河湟谷地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与石器表面残留物、文化层堆积物以及人牙结石进行淀粉粒分析,鉴定小麦族植物种属,为麦作农业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项目摘要

麦作农业的传入加速了我国文明的进程,并且目前小麦已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但麦作遗存发现较少,关于麦作农业在中国的传播路线仍存在争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又大植物遗存在地层中容易腐烂变质,若仅依赖大植物遗存的发现,会遗失很多信息。近年来,淀粉粒分析方法被应用于农业起源和传播、石器功能等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为我们了解我国麦作农业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但目前还没有对现代小麦族植物淀粉粒进行系统研究。本项目系统收集了现代小麦族植物种子,利用显微镜和电镜扫描方法提取了小麦族植物淀粉粒特征。对粒径、表面特征、消光臂等10个几何和名义变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粒径均值(JZ)、标准差(BZC)、挤压面(JYM)、凹坑(AK)、消光臂(XGB)等所表征的淀粉粒信息相对较高,淀粉粒的大小和表面的关键性特征在进行不同种属淀粉粒的鉴别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对不同种类淀粉粒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建立了其判别方程。并根据现代小麦族植物淀粉粒图谱,鉴定了考古遗址中石器、土样中提取的淀粉粒。结果表明,在距今4千年前后,小麦族植物在我国河湟流域已经广泛分布。该结论为探讨麦作农业在我国的传播路线提供了证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李明启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9270069
批准年份:1992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8670408
批准年份:1986
资助金额:4.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8970087
批准年份:1989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571194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570070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8.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植物块根块茎类淀粉粒分析及其在中国岭南地区史前植物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批准号:41072140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杨晓燕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河湟谷地齐家文化时期前后的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与机制

批准号:40601094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董广辉
学科分类:D071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QTL定位与关联分析

批准号:3137161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刘桂茹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7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河湟谷地水土资源配置模式与史前人类生业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批准号:4140122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琳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