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生态的传统四川泡菜风味品质形成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172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蒲彪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安均,叶劲松,刘兴艳,韩新锋,敖晓琳,尹曦,赵芳,董玲,黎雪梅
关键词:
四川泡菜传统食品机理风味微生态
结项摘要

传统四川泡菜是以盐水泡制新鲜蔬菜原料,经厌氧发酵而成,其盐水(俗称"老盐水")通常反复使用,产品现泡现食,风味极佳。工业化四川泡菜年产量达150万吨、产值120亿元,产品质量远不及传统泡菜,其根本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本课题以萝卜、芥菜为主要原料,针对传统四川泡菜风味物质构成与风味品质形成规律、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动力学、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微生态系统动态过程与风味品质形成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项目研究,建立传统四川泡菜风味品质的物质构成图谱及特征风味物质,掌握传统四川泡菜风味品质形成规律及微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传统四川泡菜微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与风味品质形成的内在联系,建立关系模型,为规模化生产优质的传统四川泡菜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传统四川泡菜是以循环使用的泡菜盐水泡制新鲜蔬菜原料,经厌氧发酵而成的产品,产品现泡现食,风味极佳。工业化四川泡菜年产量达240万吨、产值200亿元,但四川泡菜的基础研究薄弱,工业化泡菜产品质量与传统泡菜尚有差距。.课题根据申报书与任务书,确立了传统四川泡菜风味物质构成与风味品质形成规律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微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及动力学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微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与风味品质形成间的关系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微生态与风味品质形成间的关系模型四大研究内容。按照“微生物-风味物质-感官品质”的逻辑条线进行试验设计,围绕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和氨基酸三大风味物质,分别研究了传统四川泡菜、新制泡菜水泡制泡菜、新制泡菜水多轮循环发酵,结合分离菌种的分别回接、混合回接等方式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风味成分、感官品质,研究了四川泡菜的微生态与风味品质形成机理,并通过在民间随机采取泡菜样品50份专门研究泡菜风味物质与感官品质间的关系。.从200余份传统四川泡菜中分离得到9种乳酸菌和6种酵母菌,从新制泡菜水发酵体系中,分离得到4种乳酸菌。有10株功能乳酸菌在四川省微生物资源平台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注册,并研究了传统四川泡菜中乳酸菌的动态变化。.从传统泡萝卜中测得挥发性成分44种挥发性物质,以1-异硫代氰酸丁酯为主;从泡芥菜中检出24种,以异硫氰酸烯丙酯为主;从泡莲白中检出21种化合物,以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最高;从黄瓜中检出22种,以反-2,6-壬二醛含量最高;从芹菜中检出25种化合物,以右旋萜二烯为主。四川泡菜中的有机酸主要为乳酸、草酸、乙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其中琥珀酸、乙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贡献率较大。泡菜中鲜味氨基酸总量在4.27-9.85 mg/100g之间,甜味氨基酸宗量在26-50.17 mg/100g之间,苦味氨基酸在12.05-28.46 mg/100g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脯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等9种游离氨基酸的贡献率较大。.建立感官评价值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到回归方程:感官评价值=0.554*脆度-0.306*盐度-0.262*缬氨酸+0.165*抗坏血酸+0.144*非硫氰酸酯,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08,能较好的预测泡萝卜的主要理化指标对感官品质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2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3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蒲彪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浙东传统腌制食品微生态分子解析与风味形成机理研究

批准号:3117173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吴祖芳
学科分类:C2003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风味重组方法对高感官品质传统酸凝奶酪特征风味组分及其对奶酪感官品质影响规律的研究

批准号:3120139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蓓
学科分类:C20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多组学技术的黑糯米酒风味品质形成机理研究

批准号:3186044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苏伟
学科分类:C2003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黑胡椒制备中褐变与风味品质形成机理研究

批准号:3147167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朱红英
学科分类:C2001
资助金额:8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