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组学技术的黑糯米酒风味品质形成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60441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苏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贵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邱树毅,母应春,解春芝,母雨,姜丽,王洪琳
关键词:
代谢产物高通量测序(非)挥发性成分黑糯米酒微生物多样性
结项摘要

Black glutinous rice wine, made from black glutinous rice, is fermented by bacteria and fungi and regarded as "liquid cake". The traditional black glutinous rice wine is sweet and alcoholic with rich bouquet.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with pure-cultured starters is adopted to shorten the fermentation time and increase alcohol output rate. However, this approach usually results in subtle flavor and single quality. In this study, the best starter will be screened on the basis of the flavor in traditional black glutinous rice wine, and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will be analyz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The flavor including organic acids, amino acids and volatile flavor will be traced by metabonomics druing fermentation stage. The dynamic change and success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will be compared by metagenomics. Finally, multi-Omics integrated with SIMCA, R and Cytoscape software will be used to identify functional strains and analyze the main biochemical pathway for the formation of black glutinous rice wine flavor. The association mapping of functional genes,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unds and core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will be established and the flavor formation mechanism will be interpreted,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flavor quality of black glutinous wine.

黑糯米酒是以黑糯米为原料,经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共同作用酿造而成的发酵酒,被誉为“液体蛋糕”。黑糯米酒传统生产利用生态富集微生物制曲酿酒,酒体甘甜醇和、酒香浓郁。为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酒度,采用纯种曲发酵,但酒体风味不丰满,品质单一。研究拟对传统黑糯米酒进行风味品质评价,确定优良酒曲,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剖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基于代谢组学技术跟踪黑糯米酒酿造典型阶段风味品质(有机酸、氨基酸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黑糯米酒酿造典型阶段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演替规律,集成多组学技术,运用SIMCA、R以及Cytoscape软件分析发掘其功能菌株,进一步剖析黑糯米酒风味形成的主要生化途径,构建功能基因、特征风味化合物、核心功能微生物的关联图谱,诠释其风味形成机理,为改善黑糯酒风味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项目针对黑糯米酒风味品质形成机理开展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剖析传统黑糯米酒曲微生物多样性,酒曲中检出8个细菌门,19个细菌属,3个真菌门,4个真菌属;传统黑糯米酒中鉴定出5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确定了10个香气指标、7个口感指标、6个滋味指标的感官特征语言库,构建其风味轮廓及其评价方法;基于代谢组学技术跟踪黑糯米酒酿造典型阶段风味组分(有机酸、氨基酸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并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阶段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演替规律。传统和强化发酵黑糯米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鉴定出4个细菌门,10个优势细菌属和4个真菌门,10个核心真菌属。微生物群的功能注释揭示了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以及氨基酸代谢的主要联系,共鉴定出39 种重要显著差异代谢物(ISDMs)参与 47 种代谢途径。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表明:曲霉属、酵母菌属、乳酸菌属、醋杆菌属、魏斯氏菌属、泛菌属、Desmospora 和芽孢杆菌属与理化指标和 ISDMs 的产生密切相关。酒曲的代谢网络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代谢和三羧酸循环(TCA)为中心,用于分解底物形成 ISDMs。传统和强化发酵筛选出36 个显著差异挥发性代谢物和 48 个显著差异非挥发性代谢物。通路表明 “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硫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和“角质、海底碱和蜡的生物合成”为关键代谢途径。预测了黑糯米酒中 ISDMs 的网络途径,确定了微生物注释的相关酶,构建了ISDMs的形成网络。运用SIMCA、R以及Cytoscape软件分析发掘其功能微生物,进一步剖析黑糯米酒风味形成的主要生化途径,构建功能基因、特征风味化合物、核心功能微生物的关联图谱,诠释其风味形成机理,为黑糯酒风味品质控制提供科学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苏伟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37123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37132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60078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803024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801128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874042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76401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90315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901059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67126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67143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903102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0700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多组学技术的传统酸凝奶酪特征风味形成机制研究

批准号:3177194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田怀香
学科分类:C20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青砖茶渥堆中特征风味形成机理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

批准号:3137069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杨新河
学科分类:C1611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微生态的传统四川泡菜风味品质形成机理

批准号:3117172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蒲彪
学科分类:C20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黑蒜品质形成的机理及其控制

批准号:3137181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乔旭光
学科分类:C2006
资助金额:8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