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及预期的因素趋于复杂,其影响渠道和程度也有所变化。同时,与我国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温和通胀"目标值也相应改变。准确把握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匹配的目标通货膨胀,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拟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视角,构建包括预期、需求、成本、结构四要素的通货膨胀理论分析框架,研制实证分析模型,对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通货膨胀因素和走势进行系统分析,测算与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和经济转型相适应的"温和通货膨胀"目标,提出管理通货膨胀及预期的政策框架和具体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国实施了扩大内需的一揽子刺激计划,随着经济率先并强劲复苏,物价水平也随之走高。随后,在经济增长由政策性刺激转到内生自主增长的过程中,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通胀膨胀问题却并未随之变得缓和。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国内通货膨胀走势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总课题,本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整体分析框架。其次,放松理性预期的假设,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的经济学家预测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预期以及通胀惯性等因素的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探讨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机制及其成因。分析表明通胀预期对于中国短期通胀走势具有最重要的影响,通胀惯性也是影响通胀的重要因素,产出缺口对于通胀的影响是高度显著的,而实际单位劳动成本则并不显著。再次,在揭示了通胀预期是影响通胀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之后,进而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宏观经济因素。结果表明,真实通胀水平对通胀预期影响最大,产出缺口对通胀预期也有重要影响。货币供应量对通胀预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利率变动对通胀预期有较大影响,但存在2-3个季度滞后。与理论直觉不同,研究表明超额工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将会降低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和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机制。国际油价代表的输入性通胀虽然影响显著,但贡献度很小。名义汇率变动则影响不显著。最后,将总课题的研究结论和七个子课题的成果整合起来,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思路和措施。由于中国通胀问题的复杂性,应在加强系统设计和设定合理调控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总要求,综合运用需求和供给管理政策,增强政策透明度,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深化垄断行业、资源价格和财税、金融改革,努力将物价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合理水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三维点云预采样的曲面自适应布点策略及应用
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生活史策略对温度和食物密度变化的响应
关于《PARP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解读
Make-to-Order模式下多产品占线生产策略研究
考虑消费者行为转化的零售商两阶段动态定价研究
汇率政策在应对通货膨胀中的作用
企业动态视角下中国内需变动影响出口增长的机制及政策应对研究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国际比较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
“十二五”时期物价走势预测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