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志指导下的个体化疗是当前恶性肿瘤药物治疗的主流方向。由于肿瘤进展及治疗过程中新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等的改变将使恶性肿瘤生物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药物敏感性改变,导致"肿瘤越来越难治"。实时检测个体化化疗相关标志并据此选择化疗方案是未来个体化疗研究方向。循环miRNA是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新秀,能够用于肿瘤诊断与预后,但是作为药物疗效预测指标并无相关报道。本项目选择在肿瘤研究领域较为公认的具有诊断、预后价值并与化疗预后相关的miR-21,开展一系列动物实验,模拟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的情况时循环miR-2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循环miRNA是否可以作为肿瘤治疗过程监测以及肿瘤化疗敏感性的特异性指标,并对其机理与功能作初步探讨,期待能够发现循环miRNA在实时个体化疗中的潜在价值。
本项目中,我们完成了如下四部分:1、胃癌患者外周血游离miR-17-5p、miR-18a、miR-20a、miR-21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指标的关系:以miR-16为内参,发现miR-21在对照组、早期胃癌组及进展期胃癌组外周血表达有差异(p=0.0009),提示miR-21/miR-16为潜在肿瘤诊断指标。在临床相关指标分析中,我们发现以miR-16为内参,miR-17-5p、miR-20a、miR-21这三个指标与肿瘤T分期有关,miR-17-5p、miR-20a与肿瘤神经侵犯有关,miR-17-5p与肿瘤脉管侵犯有关。第二部分通过三维微组织块培养法行体外敏感试验与肿瘤组织及血浆循环miR-21水平对比,发现循环miR-21与对应肿瘤组织miR-2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组织miR-21的水平。血浆miR-21水平与新鲜胃癌组织对伊立替康的敏感性呈负相关,肿瘤组织miR-21水平与新鲜胃癌组织对伊立替康和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呈负相关。第三部分 发现循环miR-200c与IV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有关(p=0.031),低表达循环miR-200c者(中位总生存期 16月)生存期较高表达者(中位总生存期12月)要长。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循环miRNAs表达改变,发现以表达量上升为主。第四部分 拓展研究:收集50 例经病理确诊的新鲜人胃癌标本,采用三维微组织块培养法( HDRA) 进行两种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对应胃癌石蜡组织中TS mRNA 水平。胃癌石蜡组织TS mRNA 水平与新鲜胃癌组织对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的敏感性呈负相关,TS 在胃癌应用新型抗叶酸代谢类药物个体化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指导价值。该部分内容后续拓展至血浆TS mRNA水平与两药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提示血浆TS mRNA表达水平对两药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本项目因动物实验预实验时反复进行少量血浆标本miR-21检测均由于检测水平太低无法测出导致实验失败,故下一步实验拟以临床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血浆mi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药物疗效、预后的关系进一步进行研究。本项目目前为止有4篇相关SCI论文及2篇中文论著发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MiR-145 inhibits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PAK4-dependent pathway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Inhibiting miR-22 Alleviates Cardiac Dysfunction by Regulating Sirt1 in Septic Cardiomyopathy
基于天然气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性能分析
BRCA1及其功能调控途径在胃癌个体化疗中的评价
血浆游离mRNA在胃癌个体化靶向/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评价
肝癌干细胞特征初探及在个体化化疗中的应用
LXR/mTOR信号通路在胃癌化疗增敏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