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针对杀螨剂抗性发展快这一农药学难题,拟以线粒体呼叫作用抑制剂和生长抑制剂这些新颖作用机理的含氮氧杂环类杀螨剂为研究对象,前期工作以二噁吡咯霉素为先导定向合成的与现有芳基吡咯类杀虫杀螨剂结构不同的苄基吡咯类化合物表现出很好的杀螨杀虫活性,发现结构新颖的含有肟醚基团的2,4-二苯基-1,3-噁唑啉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杀螨杀虫活性,在此基础上继续对这二类新结构开展广泛的结构优化。在明确吡唑酰胺类杀螨剂作用位点的基础上,生物合理设计系列吡唑酰胺类新化合物。基于已有的结构活性关系规律,设计合成具有螺环季酮酸类结构特征的新化合物。对合成反应进行研究和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目标化合物对我国难以防治的农业害螨的杀螨活性、构效关系和生长发育、组织器官、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及毒理学特征,对优选的高活性化合物进行毒性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期望创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绿色杀螨剂。
本项目针对杀螨剂抗性发展快这一农药学难题,拟以线粒体呼叫作用抑制剂和生长抑制剂这些新颖作用机理的含氮氧杂环类绿色杀螨剂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新型的苄基吡咯类杀螨剂、噁唑啉类杀螨剂、吡唑酰胺类杀螨剂、螺环季酮酸类杀螨剂,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并研究结构变化对活性的影响,对优选的高活性目标化合物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评估先导化合物应用前景,期望创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性能优异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绿色杀螨剂。三年来已圆满超额完成,设计合成了新型的苄基吡咯类杀螨剂、噁唑啉类杀螨剂、吡唑酰胺类杀螨剂、螺环季酮酸类杀螨剂4大系列共22个系列的新化合物,发现了一批高杀螨活性的新化合物和全新骨架结构的杀螨活性分子,特别含草酰基的季酮酸酯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螨卵和幼螨表现出很好的致死活性,高活性化合物7g 和 7h对朱砂叶螨螨卵的活性分别是活性最好的商品化品种螺甲螨酯的1.4和 2.3倍;基于磺酰脲受体蛋白双作用位点结合模型而设计的含肟醚结构的2,4-二苯基-1,3-噁唑啉类新颖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杀螨活性,其对朱砂叶螨的杀幼螨和螨卵活性远好于唯一的商品化品种乙螨唑;设计合成的2-(2,6-二氟苯基)-4-苯氧基(和烷氧基)苯基-1,3-噁唑啉类化合物也表现出很好的杀幼螨和螨卵活性。创制了三个绿色杀螨剂候选品种FET-II-L、I-7-9 和I-7-10,四点的田间试验发现FET-II-L防治柑桔全爪螨和柑桔红蜘蛛以及番茄红蜘蛛的效果好于商品化品种乙螨唑,对作物安全;四点的田间试验发现I-7-9 和I-7-10防治番茄红蜘蛛和柑桔全爪螨的田间防效和速效性都优于商品化品种螺螨酯,对作物安全;都具有很好的进一步开发价值。还偶然发现一些新颖的目标化合物表现出很好的杀虫、杀菌、除草活性,可作为杀虫、杀菌、除草的先导继续研究。利用荧光偏振发现乙螨唑和设计合成的含肟醚结构的2,4-二苯基-1,3-噁唑啉类新颖化合物能与磺酰脲受体相结合。首次发现DMAP的盐酸盐作为可回收酰基化反应的催化剂,这是目前为止合成最方便、结构最简单的可回收的DMAP衍生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其中在农药学国际权威刊物J. Agricultur. Food Chem.发表6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另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获得5项奖励;多人参加5个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生4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具有新颖作用机理的鱼尼丁受体类绿色杀虫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新颖的1,3-噁唑啉类杀虫杀螨剂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及作用靶标探索
氮杂环卡宾-钯绿色、高效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新型含多氮杂环嘧啶-2-(硫)酮及其稠杂环衍生物的绿色合成、活性测试和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