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股权激励成为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首选的经营者激励方式。然而,实践中不同的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差别较大,理论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控制权配置是导致股权激励效应差异的本质原因。本课题采用规范研究、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配置对股权激励的运行机制、激励偏好、激励方式、激励强度和激励成本的影响;系统考察了不同控制权配置状态下股权激励引起的公司价值变动;进而从本质上探寻了控制权配置对股权激励及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路径;提出了公司治理框架内,控制权配置与股权激励合理匹配的动态模式。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丰富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研究的经验证据,拓展控制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上市公司科学制定激励方案和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高监管效率提供参考。
作为一种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安排,股权激励有利于管理层和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都证明了股权激励会带来公司价值的提升。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中,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不尽相同。目前,关于股权激励财富效应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多数都忽略了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这一重要因素,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基于此背景,本课题从公司控制权配置视角出发,系统研究了股权激励方案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控制权配置状态下股权激励带来的公司价值变动,以期为上市公司制定有效的股权激励政策提供参考。.课题组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激励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有效市场及信号传递理论等,通过文献学习、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运行机制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不同,发现我国特有的资本市场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显著影响了股权激励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效果。.接下来开展了控制权配置对股权激励特征的影响研究。以2006~2013年宣告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终极控制人性质、第一大股东控制力、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持股等作为控制权配置的特征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典型相关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其对股权激励偏好、激励力度、激励方式和激励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是实质性存在的。.关于控制权配置、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课题组用财富效应表示公司价值的变动,分别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研究法研究了不同控制权配置状态下的短期财富效应和长期财富效应。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具有显著为正的短期和长期财富效应且其大小与控制权配置状态有关。构建SFA效率模型,对股权激励的效率进行检验,亦发现控制权配置状态在激励效率中的作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还发现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具有循环推动效应;并通过博弈分析的方法,证明了在股权激励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这种自利行为会影响到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导致激励方案分化为激励型和福利型。.以此课题为依托,本课题组在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博士生3人(其中1人毕业,2人在研),培养硕士生9人。.本课题探索了在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股权激励与控制权配置的最优动态匹配模式,得出了具有基础性及广泛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基于公司行业结构的哈尔滨跨区域联系网络分析
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管理层决策与公司价值
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价值: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研究视角
股权掏空、公司价值与投资者保护
股权激励、管理层权力与公司风险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