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代谢组学新兴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小儿脓毒症引发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血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氨基酸、有机酸、脂类、糖及酶类等代谢物图谱测定,区分病例与对照间的代谢图谱差异,寻找可作为急性肺损伤早期预警的分子标志物,为急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工具。
新生儿脓毒症以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仍然得到全世界范围内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新生儿脓毒症发病风险与孕产妇、新生儿及环境因素高度相关,为避免不良预后,及时的早期诊断及干预至关重要。由于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往往是非特异的,常常导致漏诊或误诊。目前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标志物灵敏度不高,缺乏准确特性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本课题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NICU住院患儿中临床诊断为脓毒症的足月(出生胎龄≥37w)新生儿43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性别、日龄、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与病例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的非感染性疾病已转归的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联合利用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以及计算机多元统计分析对脓毒症新生儿血浆进行代谢组学研究。GC-MS发现差异代谢物13种,UPLC-Q/TOF发现差异代谢物99种,包括苯丙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葡萄糖在内的7种代谢物在两种技术中都被检出,共发现包含脂类、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糖类及芳香族杂环化合物六大类的105种差异代谢物, 涉及磷脂代谢、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糖酵解、尿素循环、嘧啶代谢等多个关键代谢通路。根据VIP值和Fold值,多种磷脂酰胆碱、鞘氨醇-1-磷酸、羟赖氨酸、乙酰酪氨酸、高香草酸、鸟苷三磷酸腺苷、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磷酸羟基丙酮酸、羟基十六酸等具有较显著的差异。这些物质是否可用作新生儿脓毒症的潜在标志物,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本课题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新生儿血浆的代谢谱分析对脓毒症进行相关研究,表明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检测是一类有前途的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工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线粒体生物发生的雌激素减轻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HSF1抑制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小鼠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
Nrf2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鞭毛蛋白在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