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土地资源紧张的严峻形势,不允许通过"大拆大建"方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突破空间尺度的限制,不以地理位置毗邻和行政区域限制为局限,可省去一般园区建设所需昂贵的基础建设和工厂搬迁等费用,应用潜力大。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实践上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引领。本研究依托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综合运用工业代谢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多目标决策方法、梯度方法和尺度转换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物质代谢强度、效率和途径角度对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形成的驱动力和形成途径、网络结构模式和成员筛选模型、边界范围界定等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以哈尔滨开发区和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地理位置不毗邻的工业园区和跨行政区域工业园区的实证研究,对理论加以应用、检验和完善,进而揭示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形成机理和模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生态型港口时空演化机理与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网络与生态网络耦合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研究
农-工共生型虚拟产业园的生态设计及管理模型研究
面向新能源消纳的工业园区负荷虚拟储能特性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