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是彻底矿化有毒有机污染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课题组制备了具有纳米介孔结构、微米形貌、大比表面积和高光催化活性的氧化钛晶须。但液相光催化在迈向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是步履维艰,其中的制约因素除了普遍关注的量子效率低和太阳能利用率低以外,水中待降解的微量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效率低是又一重要因素。而改变TiO2表面性质,使其具有可调控的吸附性能,是提高液相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在设计和调控氧化钛表面性质之前,必须从理论层面明确TiO2表面非均一性、润湿性能、水和有机物相互作用和竞争吸附、以及光催化降解效率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项目将分别从氧化钛薄膜和晶须表面的化学非均一性(表面亲水亲油性)与形貌非均一性(粗糙度、孔结构和表面纳米晶等)入手,深入探索这四者间的关系,为提高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脉冲放电流光催化降解水中典型毒性有机物研究
表面非均一氧化钛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制及设计
零价铁表面氧化还原对构筑与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
微量有机物与切花衰老的关系及其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