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氨基酸为构筑单元的1-3代扇形树枝状分子,或经功能化修饰的1-3代扇形树枝状分子为凝胶因子,与棒状、盘状、香蕉形以及树枝状分子液晶掺杂,制备具有自组装3D网络结构的液晶物理凝胶。合成具有可聚合基团的1-2代扇形分子,或采用丙烯酸酯类和苯乙烯类单体与上述液晶混合,经聚合制备具有共价交联结构的液晶化学凝胶。用FTIR、NMR、MALDI-TOF、GPC、DSC、 POM、TEM、SEM、XRD等手段研究所得液晶凝胶的形貌、微相分离结构,探索凝胶因子结构对液晶凝胶形成的影响,考察凝胶因子浓度、单体浓度对所形成液晶凝胶的影响,研究凝胶因子、聚合物与液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双组分界面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不同结构和形状的液晶分子与所得凝胶的关系,探讨不同相转变温度对形成凝胶的影响,发现并总结其规律。发现并考察所得液晶凝胶的功能性,特别是光电性质,为液晶凝胶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方法
以甘氨酸和天冬氨酸为结构单元,并用丹酰基团对其focal point 进行修饰,合成了功能性树枝状凝胶因子。利用香蕉型液晶B2相的多种稳定状态,将其与上述树枝状分子混合制备了液晶凝胶,以实现对其荧光性质的调控。研究发现,将香蕉型液晶与功能性材料相结合,利用液晶多种亚稳态之间的转变,可以调控所得液晶凝胶的性能。在正常模式下,通过施加外加电压能够降低器件的发光强度。而在反常模式下,能够通过施加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强度。. 以1代和2代PAMAM结构的树状分子(dendrons)以及四硫冨瓦烯(TTF)为原料,合成得到了具有导电性能的凝胶因子TTFDPeG1、TTFDPeG2。研究发现,TTFDPeG1能够在氯仿和甲醇中形成凝胶,其最低形成凝胶的浓度分别为39.0mg•mL-1,67.1 mg•mL-1。而TTFDPeG2只能在氯仿中形成凝胶,形成凝胶的最低浓度为20.4 mg•mL-1。TTFDPeG1可以和液晶分子5CB形成液晶凝胶,其中 TTFDPeG1的质量分数为3.3%。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TTFDPeG1经碘掺杂后,样品的导电性较好,其电阻为5×109Ω。TTFDPeG2样品电阻为3.0×1011Ω。结果表明,TTFDPeG1的导电性优于TTFDPeG2。. 较为系统的总结了以氨基酸为构筑单元的1-3代树枝状分子的凝胶性质。研究发现,这些树枝状化合物的凝胶性质呈现出代数依赖性。第1代树状化合物均不能形成凝胶。第3代树枝状化合物的凝胶能力强于第2代,最低凝胶浓度小。树枝状分子的Focal为氨基时,其凝胶能力大大增强。外端基对凝胶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当树状分子外端基为芳基时,易形成凝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刚性多臂分子的溶致超分子液晶行为、结构与功能性质研究
有机锗锡树枝状大分子液晶的分子设计与功能
新型轮烷树枝状分子的制备、结构及性质研究
自旋转换-液晶双功能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功能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