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肌重塑是影响AMI死亡率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模式是医学界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在AMI时自发动员并归巢到梗死部位分化成新的心肌细胞,达到修复和再生心肌的目的.近年来其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引起人们关注。.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观察活血化瘀法动员BMSCs"归巢"对AMI大鼠模型不同时点外周血和骨髓中干细胞含量、不同时点骨髓ICAM-1和干细胞因子SCF的变化;不同时点梗死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Ki-67+、c-kit+细胞数及心脏病理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活血化瘀法对在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诱导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比研究活血化瘀法、益气法与益气活血法动员BMSCs"归巢"在防治心梗后心肌重塑的差异性,从更深层次和不同侧面揭示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的科学内涵,为心肌重塑的防治提供新模式。
目的:探讨益气法、益气活血法与活血化瘀法动员BMSCs“归巢”在心梗后心肌重塑作用的差异性,并从不同侧面揭示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的科学内涵,推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深入。. 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参考Olivette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存活24h的大鼠随机分为:活血组、益气组、益气活血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各组再随机按术后24h、72h、7d、14d和28d等时间点分为亚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血液和骨髓中SCF表达;电镜和光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梗死边缘区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54、CD106、CD105、CD117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AMI边缘区CD105,Vmimt,CD117,CTNT,GATA-4,KI+-67阳性细胞数的表达。细胞培养实验中,MTT法分析上述不同药物对CD105+-BMSCs增殖影响;在心肌微环境条件下,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TNT、GATA-4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查MHC变化,分析不同药物对CD105+-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1、模型组CD105、CD117、CTNT、GATA-4 、KI+-67的表达及外周血和骨髓中CD105、CD117、SCF浓度高于正常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各时间点梗死周边及外周血和骨髓中上述指标比模型组增多明显P<0.05,但活血组增多趋势优于益气活血组、益气组。. 2、模型组外周血和骨髓中CD54、CD106在1天即到高峰,其后逐渐降低,活血组、益气活血组CD54、CD106减少优于模型组和益气组,但活血组与益气活血组相比降低更明显P<0.05。活血化瘀方药降低CD54、CD106最明显。. 3、在心肌微环境条件下,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和模型组CD105+-BMSCs于第1天就有MHC、CTNT和GATA-4的表达,且在培养的第2、3、4、5天表达增加明显,且活血组促进CD105+-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最为显著。. 结论:不同治则方药均有动员BMSCs“归巢”参与防治心梗后心肌重塑作用,均能促进CD105+-BMSCs向心肌样细胞转化,但活血化瘀方药效果最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益气养阴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和心肌修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他汀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靶向归巢修复梗死心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变应性鼻炎体质模型的骨髓干细胞动员归巢及中药干预机制
诱导系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