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发病率高,且多累及青壮年男性,因为诊断的滞后,目前尚无可逆转疾病进程的非手术疗法。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激素性ONFH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来源的细胞膜微粒发生了特征性的改变。而这些膜微粒内所含的microRNA可能在外周血中发挥着传递信号作用,并可以作为疾病的标记物。本研究拟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股骨头坏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中microRNA表达谱,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ONFH特异性血浆microRNA,然后扩大样本量,通过盲法诊断试验验证其诊断准确度。对于具有诊断标记物潜力的血浆microRNA,通过建立小鼠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研究其时间变化曲线和组织定位,明确血浆microRNA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标记物的潜力。本研究将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ONFH)是常见骨关节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疾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缺乏简捷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延误了诊治,众多患者最终需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而有赖于股骨头坏死病因的明确及早期诊断方式的进步,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改变疾病进程,避免出现股骨头塌陷和功能障碍,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现有的研究表明,ONFH的发生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干细胞分化异常、骨细胞凋亡和机体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而microRNA作为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参与细胞凋亡、干细胞分化、脂肪代谢等过程的调控,提示microRNA可能参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通过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microRNA的cDNA文库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配合基因芯片技术,首先进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microRNA的筛选,筛选出32个股骨头坏死特异表达的血浆microRNA,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研究奠定了基础。采用LPS加大剂量甲强龙的统一建模方式制造SD大鼠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股骨头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股骨头坏死空骨陷窝形成;骨小梁断裂,排列紊乱,骨小梁间距增大;有点状骨髓坏死出血,并出现纤维结构增生。股骨头Micro-CT结果提示坏死组骨小梁稀疏、断裂,股骨头囊变,ONFH组的骨小梁体积(Mean±SD:33.64±1.223%)明显小于nonONFH组(Mean±SD:41.404±1.580%)和对照组(Mean±SD:51.23±2.162%)。SLE患者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个体间血浆microRNA差异较大,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SD大鼠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血浆microRNA个体差异也较大,统计学结果也未表现出差异性表达,同时时间曲线未表现出一致性的差异性表达。.本研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循环中microRNA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临床筛选提供了思路和经验,为后期进一步探索股骨头坏死机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将推动我国股骨头坏死基础研究领域工作的广泛开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血浆MicroRNA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临床基础研究
血浆microRNA分析用于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的研究
血浆EFEMP1用于评估预测骨肉瘤发生与发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早期肝纤维化的磁共振影像诊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