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是近年来在我国及欧美诸多国家极为普遍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紊乱在IBD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在维持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稳态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是一类重要的脑肠肽,在沟通神经与免疫、胃肠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讨NPY在大鼠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项目拟以人工诱导的IBD大鼠为模型,利用脑立体微量注射、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技术,探讨NPY在IBD大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下丘脑、胸腺、脾脏、外周血淋巴细胞、结肠等部位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炎症性肠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丰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本项目以人工诱导的IBD大鼠为模型,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机体免疫稳态调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NPY在IBD发生、发展中不同组织部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NBS诱导的IBD大鼠模型在第3天IBD大鼠肠管淤血,第7天IBD大鼠肠管坏死,肠管与周围组织粘连,病变最为严重,第14天IBD大鼠肠组织病变从严重状态中恢复,第30天结肠眼观病变基本恢复。伴随疾病的发展,IBD大鼠下丘脑NPY mRNA表达逐渐升高,且在疾病第7天和第30天最显著;结肠部位和脾脏部位,NPY mRNA发病早期的第3天和第7天,表达量下降,随着疾病的转归,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在胸腺部位,造模后第7天NPY mRNA表达升高;在结肠和脾脏部位,伴随着疾病的发展,NPY受体Y1表达均出现先下降后升的趋势;下丘脑、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Y1受体均在疾病的第7天,表达量显著升高,随后降至正常水平,提示其与疾病发展过程相关。通过ELISA检测模型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NPY含量发现,血液和脑脊液中NPY浓度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且与疾病发展过程呈负相关。利用CaCO2结肠上皮细胞系检测了不同浓度NPY对于CaCO2细胞系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Occludin和TJP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TNF-a显著降低CaCO2细胞系TEER,提高了上皮的通透性,单独NPY对TEER无影响,但可以削弱TNF-a诱导的TEER的降低,提示NPY对TNF-a诱导的上皮细胞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0nM的TNF-a处理CaCO2细胞系24小时,Claudin1、Occludin、Tjp2、Tjp3表达量显著降低,Claudin2表达量显著升高,Tjp1、Claudin3、表达未见明显变化。10nM NPY预处理2小时后,可以抑制TNF-a所致的上述效应。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培养,发现 NPY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和iNOS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LPS诱导的IL-6、TNF-a mRNA的表达和分泌。以上结果提示,NPY可以影响机体免疫机能及肠上皮细胞屏障作用,从而参与对IBD发生发展的调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IL-21在大鼠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其中枢机制
肠神经胶质细胞对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及其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肠神经胶质细胞对肠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其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肠道IgA大量分泌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