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掺ZnO中p型导电性形成机理及其共掺设计

基本信息
批准号:1090402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唐鑫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温玉清,刘勇平,姜吉琼,刘乐通,张正刚,王建,李伟
关键词:
共掺设计ZnO复合体共掺
结项摘要

选择不同类型p型共掺体系,通过第一性原理的量子力学计算,研究各种共掺中可能存在的受主复合体,分析p型导电性的产生机理,从而对相关实验结果提出必要的理论解释;通过对p型共掺中复合体构型研究,建立复合体构型、形成能与共掺原子属性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能预测掺杂效果的共掺设计理论,为探索新的p型共掺体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根据共掺设计理论,设计新的共掺体系以及相应的生长条件,利用磁控溅射、溶胶凝胶方法等薄膜生长技术制备p型ZnO,并通过霍尔效应测量薄膜的载流子类型、浓度和迁移率等电学参数以验证共掺设计理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共掺设计理论。

项目摘要

通过第一性原理的量子理学计算,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共掺ZnO体系。研究发现,掺杂原子的离子半径会极大的影响掺杂原子在ZnO晶格中的位置。对于离子半径较小的共掺原子,它们极易以填隙而不是替位的形式出现在ZnO晶格中,同时形成施主。这些施主与受主No结合时,由于N的2p电子能量高于O原子,会在禁带中产生一个杂质能级。由于这个能级,当额外的受主掺杂时,受主通常可以获得较小的离化能。结果显示,Li, Be, Cu以及Mg都具有这样的性质,能形成Mi+nNo的p型复合体。对于离子半径较大的共掺原子,它们通常是以替位掺杂的方式进入ZnO的晶格,但会导致周围原子较大的应变。为了释放,这些掺杂原子周围经常会出现Zn或O原子的空位。根据这一思想,我们解释了,Cd为什么不能作为共掺原子,以及Ag掺杂形成p型困难的原因。同时,我们也推论了S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共掺原子,So旁边伴随着受主Zn空位的形成,同时预测Ag+S,Cu+S以及Li+S共掺形成p型的可能。最后,我们也讨论了3d过渡族金属与Li共掺ZnO形成p型的可能,研究显示,3d过渡族金属的掺杂能导致磁性的产生,且容易吸引LiZn,并降低ZnO原有的VBM,并最终降低受主的离化能。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2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DOI:
发表时间:2017
3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DOI:10.3788/AOS202040.2212001
发表时间:2020
4

变可信度近似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变可信度近似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DOI:10.3901/jme.2020.24.219
发表时间:2020
5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105024
发表时间:2022

唐鑫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36400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901659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N-Ga共掺p型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批准号:60408003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孙剑
学科分类:F05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线缺陷和面缺陷对共掺p型ZnO稳定性的影响

批准号:1136400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唐鑫
学科分类:A2011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Ga-N共掺n-ZnO/p-ZnO(Sb)纳米阵列蓝光LED发光性能研究

批准号:1150409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张翔晖
学科分类:A20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Al,Ga,In)和N择优位向共掺对ZnO光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批准号:6136600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侯清玉
学科分类:F0405
资助金额:4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