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后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在5%-70%之间,该病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受创者一生。PTSD的神经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至今亦未见到国内外对慢性PTSD儿童的脑功能影像进行追踪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基于PTSD患者前额叶-海马-杏仁核通路异常,儿童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对重大创伤和应激事件的耐受性更差的研究假说,拟采用执行功能测查及多模态脑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结构、静息态和任务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对"5.12"震后19个月时已完成临床评定、执行功能测查及脑磁共振多模态扫描的慢性PTSD组、正常对照组各15-20例儿童,于震后3年时进行追踪研究。执行功能与磁共振不同模态之间联合分析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探讨PTSD儿童的脑功能特点及其演变,为今后儿童PTSD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重大自然灾害后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病率在各国、各研究间报道各异,该病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难以痊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对汶川地震后收容在安康家园的517名6-17岁的孤儿及困难儿童进行了4年的随访研究,并对慢性PTSD儿童的执行功能进行了追踪研究。本研究发现采用定式诊断工具“简明儿童少年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儿童版”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估,震后四年安康家园儿童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为16.4%,明显低于震后4个月时的患病率36.8%,也明显低于震后17个月总检出率22.0%(即刚从日照返回成都双流的阶段),与震后两年的总检出率15.9%基本持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仅为0.39%,远低于震后4个月时PTSD患病率12.5% ,同样远低于震后17个月2.7%的患病率,震后两年时的患病率2.4%。提示随着震后时间的推移,儿童心理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降低,PTSD 的患病率也显著降低。本课题组对既往曾诊断慢性PTSD的患儿组及按性别、年龄(相差小于6个月)、受教育年限(相差小于1年)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组各20例儿童少年进行了执行功能的测查。执行功能任务测查方法包括:Rey复杂图形记忆测验、数字广度测验、Stroop色词命名测验、连线测验以及言语流畅性测验。以上儿童的照料者填写了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学龄儿童父母问卷。研究结果显示,震后4年,PTSD儿童各项任务测验成绩及BRIEF量表各因子分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本课题组于2008年收集的震后4个月的数据相比,PTSD儿童大部分测查结果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随着PTSD症状的缓解,PTSD患儿的总体执行功能、特别是情绪控制方面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PTSD症状持续存在的儿童执行功能改善不明显,仍然存在认知转换方面的缺陷。提示认知转换功能缺陷具有特征性,PTSD儿童执行功能改善与病情缓解相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闪回”症状的脑功能网络纵向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脑功能和脑结构异常模式的定量描述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功能磁共振及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情绪环路的磁共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