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揭示秸秆还田过程中有机碳向无机碳转化的微生物驱动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项目通过对华北平原6至10个长期定位试验中相关处理的土壤碳酸盐总量、剖面分布、形态变化及相关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分析,田间试验中秸秆还田对土壤剖面CO2分压、水溶性有机物与Ca2+饱和度动态的分析,以及室内控制条件下周期性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群落组成、碳酸酐酶活性和水溶性有机物动态变化的分析,期望得出以下结果:华北平原秸秆还田及施肥对土壤无机碳库平衡的影响,秸秆还田过程中有机碳向无机碳转化的规模,微生物呼吸CO2、碳酸酐酶活性及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碳酸盐溶解/沉淀平衡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转化过程中微生物驱动的主要机制。项目结果对于全面评价秸秆还田及施肥措施对土壤碳库(有机及无机碳库)平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同时可为揭示土壤中有机碳向无机碳转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提供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还田秸秆碳驱动的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微生物机制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残茬腐解及土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黑土不同活性有机碳库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其微生物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