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0117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戴晓琴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潘国艳,侯瑞星,刘玉洁,陈博,王玉龙
关键词:
秸秆还田有机碳矿化稻田PLFA
结项摘要

稻田固碳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未来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不同种类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在我国南方稻田,通过田间试验,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稻田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CO2、CH4排放动态,解析其来源,分析秸秆碳在土壤有机碳库间的转化规律,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13C-PLFA的监测,揭示南方稻作区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阐明还田秸秆分解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微生物学机制,为我国南方稻作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项目摘要

稻田固碳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未来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不同种类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本项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氮肥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秸秆碳矿化、土壤有机碳和和无机碳氮组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团聚体与其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秸秆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明显增加了碳排放;经过一个生长季,秸秆碳矿化比率达到36%-58%,依据秸秆种类及秸秆添加次数不同;秸秆添加明显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可矿化碳及碳的矿化速率;秸秆添加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土壤团聚体及其SOC和TN含量。本项目初步明确了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其微生学机制。本项目培养青年学术骨干1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论文1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DOI:10.13692/ j.cnki.gywsy z yb.2016.03.002
发表时间:2016

戴晓琴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长期效应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批准号:3160127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旭东
学科分类:C131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寒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

批准号:3190147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宋秋来
学科分类:C1312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秸秆还田条件下紫云英施氮对土壤有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批准号:4166107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黄国勤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秸秆还田条件下蚯蚓提高红壤团聚体碳固持机制研究

批准号:4140126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伍玉鹏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