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药活性成分的协同效应是中药良好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协同效应的机制研究尚显不足,相关的基础数据比较缺乏。针对植物药活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活性分子与蛋白质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与体内转运过程的关系等协同效应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项目以丹参中含量较高且结构分布规律的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五种酚酸活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NMR技术研究酚酸分子自相互作用、酚酸分子间相互作用、酚酸与血清中蛋白质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上述相互作用引起的化学位移、驰豫时间、自扩散系数及核NOE等参数的变化并结合理论计算,表征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力本质、结合位点,明确酚酸分子与蛋白质之间的协同作用方式。研究结果将为阐释植物药中酚酸活性成分的协同效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中药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内容属于国家基金委分析化学重视的"有关物质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方向。
本项目对植物药中酚酸类成分的协同效应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不仅完成了体外酚酸分子自相互作用及其对结构依赖性规律、不同酚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酚酸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协同作用等内容,而且开展了酚酸分子对癌细胞协同抑制作用以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探索等方面的研究。以丹参中含量较高且结构分布规律的没食子酸、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等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NMR技术研究发现酚酸分子相互作用力强度与结构中的π键共轭体系及分子大小有关,酚酸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为π-π键堆积和氢键作用力;采用NMR结合荧光光谱法,发现不同酚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力不同,两种酚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方式为相互促进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酚酸分子与HSA依据酚酸自相互作用力及其与HSA的作用力构成一个复合体,可能在生物体内同时被转运继而发挥协同效应,这为阐释植物药中酚酸活性成分的协同效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中药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此外,采用MTT和NMR相结合技术,用不同酚酸分子对人乳腺癌细胞进行药物干预,发现酚酸分子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采用基于NMR代谢组学方法,发现没食子酸在动物体内可以引起大鼠的代谢变化,这主要与氧化应激效应增强有关,没食子酸(600mg/Kg)可以引起动物体内的糖原分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嘌呤嘧啶代谢以及肠道菌群功能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为酚酸分子在动物体内的协同效应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项目研究工作共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1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铁酸锌的制备及光催化作用研究现状
新疆特色植物药桑降血糖活性成分及协同效应研究
滇产石斛亲缘属植物中酚性成分的结构与抗癌活性研究
LC-NMR联用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两种植物药中抗慢性支气管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