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烯与Ag表面的作用机理及其生长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40418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魏巍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山东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尹娜,彭勇刚,孙启龙,李新茹,李柱杰,李蒙蒙
关键词:
硅烯生长机制作用机理Ag表面(111)
结项摘要

Silicene is a new-type electron system of Dirac-fermion with many nove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demonstrating substantial potential in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s, optoelectronics and quantum. However, there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encountered in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of silicene immediately need to be solved, i.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ilicene and Ag (111) substrate and the mechanism of silicene growth. Although it declared in experiments that the hexagonal honeycomb structure in two-dimension and the massless Dirac-fermion behavior of carrier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observations conflicted and questioned each other without consensus on the nature of this fundamental problem. Starting from the initial steps of silicene growth, in the present proposal, adsorption, diffusion and growth of silicon atom and silicon nanoclusters on Ag (111) surface will be studied, and then take the influences of silicon coverage and substrate temperature into account, and finally accomplish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ilicene and Ag (111) surface and the mechanism of silicene growth. Our results are expected great help in experimental synthesizing silicene of high quality, thoroughly unraveling the properties and further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silicene.

硅烯是一种新型的狄拉克费米子电子体系,具有许多新颖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子、光电子和量子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硅烯的研究中存在一个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即硅烯与金属Ag(111)衬底的作用机理及其生长机制。尽管实验上声称观测到了硅烯的六角蜂巢状二维结构及其载流子的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行为,但是实验结果相互冲突,存在诸多疑问,对这一基本问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申请从硅烯生长过程的初始阶段出发,研究硅原子和硅原子纳米团簇在金属Ag (111)表面上的吸附、迁移和生长过程,考虑硅原子覆盖率和衬底温度的影响,进而研究硅烯与金属Ag(111)表面的作用机理及其生长机制。本申请的研究结果对实验上合成高质量硅烯,正确理解硅烯性质和发掘其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项目摘要

硅烯是由硅原子构成的二维六角蜂巢状结构,其能带结构显示有和石墨烯一样的狄拉克锥形成,从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硅烯在实验上主要通过在过渡金属表面生长制备而成。由于晶格匹配和不相溶的原因,通常选择Ag(111)表面来生长硅烯。除了Ag(111)之外,金属Ir(111)也被用来制备二维硅烯单层结构。我们研究了硅原子和硅原子团簇在Ir(111)表面的吸附和电荷转移情况,发现Ir(111)可以保持硅烯的二维连续性并且和硅烯之间存在较强的化学键作用。但是Ir(111)对硅烯褶皱结构和能带特征影响较大,破坏了其线性能带结构特征。硅烯在Ag(111)表面可以形成多种超结构,例如4×4、2√3×2√3R30°和√13×√13R13.9°等,这依赖于实验合成温度等条件。我们研究了实验上常见的4×4硅烯/Ag(111)超结构,发现硅原子电子态的线性特征被破坏掉,而电子态受影响较小。但是硅原子电子态和电子态之间会发生再杂化作用,这些再杂化的电子态和Ag原子的电子态发生杂化,而这个杂化态正是实验上观察到的线性能带的起源。在不同的超结构中,这个特征是一致的。氧化和氢化是调制硅烯电子结构和实现其应用的关键步骤。氧原子倾向于和两个相邻硅原子形成Si-O-Si键,而且硅烯倾向于最大程度吸附氧原子。热力学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原子仍会保持在硅烯上较强的吸附。同时,氧原子的吸附并不会明显改变硅烯和Ag(111)之间的耦合作用特征,这为解释实验上线性能带的原因提供了新的参考。Ag(111)上的硅烯在被氢化之后形成了1×1周期性的half-silicane结构。在合适的温度下(500 K),氢原子会从硅烯上解吸附,这表明Ag(111)上的硅烯可用于储氢。我们还研究了和硅同一主族的锗原子单层结构即锗烯与过渡金属Ag(111)和Cu(111)之间界面耦合作用特征。发现锗烯和这两种金属之间存在化学键作用,但依然可以保持其二维特性,证实了这两种金属可作为锗烯生长的衬底。较强的成键作用破坏了锗烯的结构对称性和电子结构,但双层锗烯和Cu(111)的界面效用表明和金属接触的锗原子单层可用作缓冲层来减弱上面一层锗烯和金属之间的耦合作用以保持其电子性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DOI:
发表时间:2016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魏巍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87217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67138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303008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200596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0224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301192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108006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50306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905045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905016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0501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903034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005131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7801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7800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60219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7232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30308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57079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60226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0217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60142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77054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47504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80847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60706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7502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精确控制蛋白质与材料表界面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2133400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陈红
学科分类:B05
资助金额:31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2

金属表面硅烯的形核生长机理与缺陷控制

批准号:5160215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爽
学科分类:E02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生物医用Ag-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强化机制研究

批准号:51901131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佘欢
学科分类:E01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碳化硅表面硅原子解吸附行为与石墨烯生长机制

批准号:1104713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唐超
学科分类:A25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