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疏散是建筑防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疏散过程中出现的拥挤、堵塞等现象容易造成严重伤亡。实际行人运动既有向前的移动又伴随侧向摇摆等特征,行人与环境之间具有复杂相互作用,人群中作用力传递叠加具有独特规律。而现有疏散模型难以较好量化这些微观运动特征,有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本项目将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相融合,依次开展四项工作:1)研究单个行人的微观运动特征,如侧向摇摆、转身、侧行等,认识行人自由运动的特点;2)研究行人与行人之间因相互作用产生的微观运动特征,如闪避、变向、协调等,力图找到行人运动与邻近行人参数之间的定量关联;3)研究拥挤人群的运动模式,分析不同模式之间相互转变的条件;4)量化行人的微观运动特征,建立更为精细的疏散模型,探索拥挤人群中作用力的产生、传递和叠加机制,认识人群疏散的规律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火灾环境中人群疏散的基本规律有所推进,可望对相关建筑设计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将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相融合,研究了单个行人的运动特征、行人与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拥挤人群的运动特征,建立了体现行人微观运动特征的疏散模型。研究进展包括:1) 开展了开展了疏散运动模型研究,量化了疏散运动的基本特征:建立了两类行人运动基本模型----CDM和视觉场阻模型,获得了行人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变化的基本特性;开展行人运动空间分析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得到了行人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路径选择对疏散运动的影响;建立了多种车辆换道模型,理解行人与车辆交通的异同点;研究拥挤和烟气对疏散运动的影响,得到关键参数及作用规律;研究建筑物出口、楼梯等瓶颈处的疏散运动模型,认识瓶颈对疏散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考虑恐慌传播的疏散模型,研究了行人在恐慌状态时的疏散运动特征;开展疏散引导模型、预动作模型研究,量化这些因素对疏散的影响。2) 开展了行人疏散运动实验研究,获得了第一手科学数据:开展了单列环形运动实验,得到了运动个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流量、密度、速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开展了多方向行人通过瓶颈和交叉路口的行人实验研究,获得了行人速度-密度、流量-密度基本图以及行人在交叉区域的分层等基本特征;开展了房间疏散和进入流实验,研究低能见度下行人疏散的运动特征;开展行人群组运动研究,得到了群组成员协同运动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IEEE-ITS、Complexity(SCI高影响区期刊)、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Fire Safety Journal(国际火灾学会会刊)、Physica A、PloS one等,以及PED2014、TGF2013、TGF2015、国际火灾大会、亚澳火灾大会等本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共表论文31篇,其中SCI论文15篇;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火灾环境中人群疏散的基本规律有所推进,可望对相关建筑设计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开展了密切合作。培养博士生4名,项目负责人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组成员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担任委员、分会主席等职务并做口头报告。项目负责人申请并获得人员疏散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第8届国际行人与疏散动力学国际会议”(PED2016)主办权,这是该系列会议首次来到中国,也是首次来到发展中国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火灾与人员交互作用的微观非均匀人群疏散动力学建模研究
建筑物内行人行为特征及疏散机理研究
多层建筑内火灾应急疏散的时空过程建模与模拟——以学校为例
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反应时间序列分析与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