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研究了海南省三亚海区附生在褐藻上的有毒甲藻种类组成,共有Proroentrun lime、Coolia montis、Gambierdisacs toxicus 、Amphidinium catterae等9种。其生物量与褐藻数量的消长密切相关,以春季提高。达0.8g/kg(褐藻),其中产生腹泻性贝毒(DSP)的Prorocentrum lima占绝对优势(80%)。该项目还对春季甲藻样品和珍珠贝软体部进行毒素萃取,并进行生物学测定,小白鼠主要表现为胃肠症状:腹部肿胀,排尿,腹泻,衰竭无力致死。说明其中毒是甲藻产生的CSP所致,甲藻样品毒力指数为25Mu/g,为珍珠贝的250倍,可见珍珠贝已受毒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金属缺陷电磁成像方法研究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有毒甲藻麻痹性贝毒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研究
有毒甲藻中与麻痹性贝毒合成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志物研究
海洋甲藻麻痹性贝毒合成途径及分子调控机理
我国南海有毒底栖甲藻蛎甲藻属(Ostreopsis)系统学和产毒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