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再生产模式已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从单纯的数量压力转变为数量、结构、质量、分布的综合性影响。生育是影响中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力量,生育政策又是影响生育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多方案生育水平的人口预测,分析比较不同人口方案的发展轨迹和对经济社会的不同影响,筛选出一条综合标准下(包括数量、结构等多重指标)的"最佳"人口发展方案。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调整现行生育政策,引导人口沿"最佳"轨迹发展,极为重要和必要。生育政策调整目的是优化结构,寻求人口数量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平衡点,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生育政策调整要坚持平稳、有序、逐步、可控,避免出生人数大起大落。政策调整后人口总量不超过15亿,年度总和生育率不超过1.9。从允许"单独生二孩"入手,采取城乡统筹、浸润式推进、分时、分地实行"单独二孩",经过5~7年后,最终实现全国无限制生育二孩的政策。
本项目于2011年7月立项,并正式启动研究。按照研究计划,本项目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组织实地调查、收集相关人口数据;组织专家开会讨论政策影响因素下生育水平变动模型的构建,并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生育率预测软件;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为基础模拟不同政策方案设计下人口的变动趋势;组织撰写项目报告并不断讨论、修改、成稿;积极与其它子课题沟通、交流,并组织和参加多项学术研讨会等。2011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中国人民大学对本应急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本课题组完成了数据收集、模型构建和政策方案论证,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检查结果在同批项目中评为优秀。2012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上海组织项目结项验收会,项目组呈交了进展报告,基本完成成果研究工作,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此后,项目组进一步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并于2012年12月组织“政策模拟与人口预测技术研讨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就生育政策模拟和人口预测的前沿技术、软件编制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在拓展研究思路的同时,丰富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充分认清了中国的人口国情,分析了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确定了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2.设计、论证了生育政策调整思路和路径——在保证生育政策调整平稳过渡的原则下,采取“分时、分地、分步”的“浸润式”调整法。3. 提出了全国分省、分步先行放开“单独”二孩的政策,以后按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调整蓝图,编制队列生育率预测软件、使用队列(横向)与时期(纵向)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预测未来生育水平变动。4.模拟不同政策参数假设下总人口、出生人口、劳动力人口和老龄人口变动趋势。5.得出以下结论:现行人口政策已出现很多负面影响,存在调整的必要性;我国生育水平长期在更替水平以下,为政策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可能性;分省分步放开单独二孩生育,能够缓解我国老龄化形势和年龄劳动力减少形势,又不会引起人口的剧烈变动,是相对理想的政策完善方案;政策调整强调分地区分时间进行,以保证全国人口变化平稳,可以先在某些省份试点然后在全国推行;生育完善的时间以2012年前后为宜。.该项目完成后,成果呈报国家人口计生委,得到高度重视,课题的研究成果被作为完善生育政策的基础和重要参考,为国家在人口问题的重大决策上提供了智力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中长期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的人口、人口转变和经济增长
SARS对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动态应对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