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恶性传染性疾病,至今仍无药可治。自蛋白酶抑制剂(HIV-PIs)问世以来,艾滋病死亡率明显降低,但HIV-PIs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我国传统中药复方利用其成分之间相互作用,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副作用,因此从中药复方中筛选辅助治疗艾滋病药物是经济可行的。黄连解毒汤具有泻火解毒、消炎抗病毒之功效,且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中黄连和黄柏的主要成分小劈碱不仅可抑制HIV-PIs引起的炎症反应,而且能防止HIV-PIs诱导的泡沫细胞形成。本项目将研究黄连解毒汤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芪苷、栀子苷)协同抑制HIV-PIs引起巨噬细胞中炎性因子释放的分子机理和信号传递通路,并结合体外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该汤剂对HIV-PIs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为中药现代化、寻找有效治疗艾滋病的辅助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主要阐述了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小檗碱、汉黄芩素、栀子苷)协同抑制HIV-PIs引起巨噬细胞中炎性因子释放的分子机理和信号传递通路。我们的研究发现,在J774A.1巨噬细胞中小檗碱(BBR) 抑制HIV-PIs引发的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并抑制ERK的磷酸化激活,从而阻断MAPKs通路。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对于维持机体中细胞因子的正常生理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还发现BBR能促进mRNA结合蛋白HuR从胞浆转移到细胞核内,HuR无法与胞浆中的炎症因子的mRNA-3'UTR结合,从而降低炎症因子mRNA的稳定性并缩短半衰期,减少其蛋白表达。黄连解毒汤的另一主要成分汉黄芩素能在蛋白水平显著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IL-6以及COX-2的表达和分泌,但在mRNA水平仅能抑制IL-6 与COX-2 mRNA,对TNF-α的mRNA反而有促进其表达的作用,其量效关系也不显著,推测6.25、12.5、25μM剂量下的汉黄芩素对TNF-α的mRNA调控可能增加了其mRNA的稳定性,进而导致mRNA上调,但汉黄芩素可能抑制了TNF-α的蛋白水平表达或分泌。黄连解毒汤中的单体栀子苷则没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因此有可能在黄连解毒汤的组方成分里发挥了其他的作用,可能会增加其他活性成分的活性并起到协同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研究还发现P-糖蛋白(P-gp)是HIV-PIs促进巨噬细胞吸收BBR的重要因素。HIV-PIs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对BBR的吸收,但是BBR却不改变HIV-PIs的吸收量。虽然HIV-PIs不影响P-gp的表达,但是在巨噬细胞中HIV-PIs能抑制P-gp的转运体活性。分子对接实验还表明HIV-PIs和BBR均存在与P-gp结合的位点,且具有竞争性。综上所述,黄连解毒汤通过阻断内质网应激和ERK信号通路以抑制HIV-PIs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粥样动脉硬化,且HIV-PIs能通过抑制P-gp的活性来显进巨噬细胞对BBR的吸收。本研究阐明了黄连解毒汤各主要单体成分的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机制,对将无明显毒性的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介入艾滋病治疗的方案奠定基础,为中药现代化、寻找有效治疗艾滋病的辅助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课题发表了3篇SCI收录的论文,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倡
基于数据挖掘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用药规律探讨
基于GEO数据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小鼠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关键基因验证
黄连解毒汤对白念珠菌的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调控单核-巨噬细胞分化的黄连解毒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黄连解毒汤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及其代谢组学研究
黄连解毒汤治疗脑卒中的定量组分配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