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是一种系统发育地位十分重要的孑遗两栖动物,仅分布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边境极狭窄山区,被列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 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5) 中的"极危"种,在IUCN 濒危物种的红色目录中(2001)濒危程度为"ENDANGERD",新疆北鲵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已刻不容缓。系统地理学为濒危动物的保护遗传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有效的方法。遗憾的是,虽然中亚地区是进行系统地理学研究的理想区域,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本项目拟通过对中亚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蟾蜍的物种演化过程研究,揭示出历史上的地质活动和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物种区系分布的影响。以此为基础,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两个角度进一步揭示新疆北鲵的物种演化历史;比较分析新疆北鲵和绿蟾蜍群体状态以及种群发展趋势,确定进化显著性单元(ESUs), 为新疆北鲵的保护提供相关的遗传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珍稀濒危动物━新疆北鲵的保护与繁殖研究
珍稀濒危动物--新疆北鲵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利用景观遗传学途径对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新疆北鲵及其相关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