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直接决定了受污染土壤/沉积物的环境风险及生物修复工程的可行性。目前,这一特性通常是通过对溶解相研究的结果来预测,而对吸附相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直接研究还不够。研究还发现污染物进入土壤/沉积物后,只有一部分能如经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解吸,而有相当一部分会长时间地残留(称为"锁定")。正常吸附的污染物与被锁定污染物在解吸行为和生物可利用性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地开展。本研究针对我国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实验室手段系统地研究吸附相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计划重点比较正常吸附污染物与被锁定污染物在生物可利用性上的差异,并揭示锁定与生物可利用性降低的共通性。另外,拟通过本研究寻求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污染物锁定程度的实验手段,并建立能够定量描述土壤/沉积物中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数学模型和"以风险为基础的"受污染土壤/沉积物风险评价模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碳纳米材料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生物可利用性和纳米携带效应
黑碳对湿地土壤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和微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长江入海沉积物沉积和迁移过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
天然有机物影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聚积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