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MOF纳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应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0119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李幸俊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卢珊,李仁富,徐金,孔金涛,辛茗
关键词:
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骨架化合物荧光探针生物检测纳米材料
结项摘要

Nanoscale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ano-Ln-MOFs) have shown potential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s a new class of luminescent probes by virtue of their high photostability, sharp emission band width, high luminescent efficiency, long lifetime and tunable emission; however, an in-depth and systemat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trolled synthesis, chemical/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bioapplications for Nano-Ln-MOFs is still lacking so far. In this project we aim to synthesize Nano-Ln-MOFs with hydrox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organic ligands. The site symmetry, localized electronic energy level, excited state dynamics as well as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for lanthanide ions in nanoscale MOF will b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an effort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ligand-dependent luminescence sensitization and to reveal the new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We'll develop one or two efficient luminescent Nano-Ln-MOFs used for sensitive time-resolved (TR) heterogeneous photoluminescence and homogeneous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bioassays of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 biomarker in tumor metastasis) and for targeted tumor imaging.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critical insights into the exploration of Nano-Ln-MOFs in applications of biological assays and imaging.

稀土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光学性能,如高光化学稳定性、窄线宽、长荧光寿命、高发光效率和可调谐荧光发射波长等,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纳米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目前国内外对稀土MOF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发光物理及生物应用缺乏系统、深入研究。本项目将致力于可控制备以羟基喹啉衍生物为配体的稀土MOF纳米材料,系统研究稀土离子在该类材料中的位置对称性、局域态电子结构和发光效率,阐明稀土敏化发光机理,揭示提高稀土MOF纳米材料发光效率的有效途径,获得高效发光的稀土MOF纳米材料1-2 种。在此基础上,发展基于稀土MOF纳米荧光探针的异相和均相时间分辨检测技术,实现对人体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如尿激酶受体的高灵敏特异性检测以及肿瘤靶向成像,为该类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和成像领域的应用开拓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

项目摘要

由于稀土离子含有独特的4f电子结构,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发光谱带窄、色纯度高、荧光寿命长等优点。但稀土离子的f-f跃迁属于宇称禁阻跃迁,在紫外光区吸光系数小,导致许多稀土发光材料具有较低的量子产率。稀土MOF材料利用有机配体“天线效应”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机配体作为天线分子将其强的紫外吸收通过无辐射跃迁方式有效地传递给稀土离子,从而大大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因此稀土MOF纳米材料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纳米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然而,目前稀土MOF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技术尚未成熟,而且稀土MOF纳米材料的水溶性较差和如何实现该类材料与生物分子的偶联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稀土MOF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瓶颈。.本项目针对以上问题,以羟基喹啉衍生物和芳香羧酸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稀土MOF纳米材料,其尺寸最小约为40 nm,发展了一种新的稀土MOF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同时对所得稀土MOF纳米材料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明配体敏化稀土发光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例发光性能较好的稀土MOF纳米材料Eu-QPTCA作为荧光探针,利用生物素化的两亲性高分子材料DSPE-PEG-Biotin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和生物偶联,探索基于稀土MOF纳米材料的异相和均相时间分辨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如尿激酶受体的高灵敏特异性检测以及肿瘤细胞靶向成像,为该类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和成像领域的应用开拓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李幸俊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稀土掺杂碳点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于荧光温度探针的研究

批准号:51802197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何瑞云
学科分类:E02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稀土长寿命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胞内生物活性分子检测、成像中的应用

批准号:2140505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涛
学科分类:B04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稀土掺杂钙钛矿量子点荧光探针:控制合成、光学性能和生物应用

批准号:1177434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郑伟
学科分类:A2207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面向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MOF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批准号:2190122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徐海群
学科分类:B0102
资助金额:27.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