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 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病最常见原因。控制乙型肝炎发病,研究其发病机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角蛋白18 (K18)是组成肝细胞的骨架蛋白,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被看做是慢性肝病进展的标志。我实验室发现K18 磷酸化水平变化与HBV 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进程密切相关,然而其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至今不完全清楚。我们最近通过酵母双杂交及免疫沉淀技术发现K18 可与ASPP2 (p53结合蛋白2)结合, 而ASPP2 可选择性地使p53 激活其下游促凋亡基因从而诱发细胞凋亡。因此我们假设ASPP2 与K18 的结合与分离是调控乙型肝炎进展、肝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而且这一过程受到K18 磷酸化水平的调控。本课题拟通过一系列体内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以揭示HBV感染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靶位提供实验和理论支持。
HBV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病最常见原因,控制乙型肝炎发病,研究其发病机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细胞角蛋白18(CK18)与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2的结合为切入点,深入研究ASPP2、以及CK18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本课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研究 K18 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慢乙肝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2、K18 及其磷酸化在HBV 感染肝细胞凋亡时的作用机制研究;3、K18 及其磷酸化在HBV 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经过3年的深入研究,本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研究计划执行,目前已圆满完成课题规定的全部内容。总结课题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慢乙肝肝组织以及细胞模型研究发现,CK18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HBV感染肝细胞以及肝细胞损伤的指标;2、利用体内体外免疫沉淀实验研究发现,CK18能够与ASPP2结合,结合后能够显著影响ASPP2-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并且这种结合是CK18磷酸化水平依赖的;3、ASPP2除了参与肝细胞凋亡通路以外,还能参与细胞自噬的调节。本课题目前已发表SCI收录论著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著4篇,在本课题的资助下,已有1名硕士研究生毕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mpagliflozin, a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ameliorates peritoneal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TGF-β/Smad signaling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Baicalin provides neuroprotection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ice model through Akt/Nrf2 pathway
IRE1-RACK1 axis orchestrates ER stress preconditioning-elicited cytoprote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liver
角蛋白8/18磷酸化修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脂代谢异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细胞凋亡和HBxAg在HBV宫内感染中作用的研究
慢性HBV感染者中肝脏脂肪化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ERBB4 3'非翻译区致病变异的发现及其在慢性HBV感染和肝细胞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