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活动已受到普遍关注,包括活动类型、区位选择、空间发展差异、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等。在R&D全球化背景下,研发活动的市场化、外部化正在将从事R&D活动企业和组织集合成一个新的产业类型- - 研发产业。而目前学术界对研发产业研究涉及较少。本项目结合地理学和经济学的工具与方法,从地理学空间视角透视研发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探讨其发生发展的作用机理。以我国研发产业的典型区域和企业为案例,以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过程为切入点,系统性的考察研发全球化时代城市地域内R&D机构与研发产业区位演化的特征。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和数学统计方法,通过对R&D产业的空间区位定位和空间相关性分析,揭示研发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发生发展机理,在理论上,对推动产业地理研究,发展R&D产业区位理论,丰富交叉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在实践上,对引导研发产业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基于实地调查和我国R&D最新普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GIS制图等方法,以区位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为理论依据研究完成了(1)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影响因子的聚类分析。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资本流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企业研发机构在区位选址方面,综合考虑区位条件、集聚经济、资本基础、智力密集等多个因子的基础上,一般将研发机构布局在基础设施良好、企业集聚、靠近高校及高科技园区内,从而使研发机构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的状态。长三角研发产业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因子、产业结构因子、产业竞争力因子、经济结构支持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研发活跃度因子等六大类因子(2)分析日本研发产业的时空变化,利用统计数据考察日本国内3,302家R&D企业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现象,以及研发产业时空变化过程,行业和规模特征,区位类型的实证分析。日本国内企业R&D机构的空间分布,具有和总部接近性的地理距离需要这一重要特征。由于R&D机构是一个资本密集、人力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和公司总部的经营管理部门联系频繁,它对区位的环境要求也和总部具有相似性。因此,接近公司总部是多数日本企业设置R&D机构的主要原则。(3)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印度软件产业发展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印度软件业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子概括为智力资源,区域环境,供应链环境,政策扶持以及印度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研究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的集聚与从工业中心发生扩散的现象及原因,有利于对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和集聚地的建设提供启示。(4)实地调查并结合统计数据对大连软件园区629家企业的空间分布和集聚进行了空间分析,发现大连的软件企业经历了“萌芽—稳定—高速”三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分散—集中—扩张”的空间集聚趋势,表现出“多园区,专业化集聚”的空间特征。(5)对中日汽车研发模式的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中国的汽车产业研发同日本一样都强调自主性,但在实现“自主”目标的具体方式上,中国却明显有别于日本的“自主发展模式”。中国是以自主为原则,但并不排除与外商的股权合资,并将其作为吸引跨国公司资本、技术、管理输入的主要方式,不断增强本国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R&D驱动的低碳产业发展路径机理与政策研究
我国环保产业R&D投入的决策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
多模式主导的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
基于R&D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路径及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