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微管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这类药物多具有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并容易产生耐药性,亟待发展新型的抗微管药物。我们课题组由文蛤体液中获得一种新的抗肿瘤蛋白MML, 前期的研究表明MML能够引起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并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微管蛋白聚合。进一步的研究发现MML与微管特异性结合,且该结合不受秋水仙素及长春花碱抑制,说明MML具有新颖的作用位点。本研究拟利用免疫共沉淀、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MML与微管的相互作用;利用圆二色谱、荧光光谱等研究MML对微管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鉴定MML在微管蛋白上的结合位点,阐明新型结合位点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过程的影响规律,为开发新型的抗微管药物提供新的作用位点。
靶向微管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这类药物多具毒副作用,亟待发展新型的抗微管药物。我们课题组由文蛤体液中获得一种新的抗肿瘤蛋白MML,本研究发现MML在细胞水平上能够并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微管蛋白聚合,在分子水平上能够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利用圆二色谱、荧光光谱等研究MML对微管蛋白空间结构的影响,发现MML能够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使微管蛋白的内源性色氨酸荧光发生淬灭,改变微管蛋白的疏水性,并明显改变微管蛋白的二级结构;MML与微管的相互作用能够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破坏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并通过内部凋亡通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对MML与微管蛋白结合位点的研究发现, MML与微管特异性结合,且该结合不受秋水仙素及长春花碱抑制,说明MML具有新颖的作用位点,但具体的作用位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阐明了新型抗肿瘤蛋白MML对微管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揭示了MML抗肿瘤的作用靶点及机制,为开发新型的抗微管药物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已经发表SCI论文6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申请专利2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文蛤多肽靶向微管蛋白抑制肺癌生长的分子机制
微管蛋白和微管剪切蛋白双靶点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新型松香基苯并咪唑类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的合成、构效关系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新型双环氮杂苯基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