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抚仙湖盆地及周边地区存在铜铅金属矿产资源,也是以江川李家山、澄江金莲山等著名考古遗址为代表的古滇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生息地。但盆地区域青铜时代开发利用的金属矿山和古滇国青铜文明的具体内涵历史文献记载不详,因而成为西南民族考古的重大课题。已有前期勘查工作已查明两处未见历史记录的古代大型冶炼遗址及海量矿渣。盆地区域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和这些古代冶炼矿渣成为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则可能带来新的突破。本项研究采用铅同位素示踪分析,结合化学元素方法,对盆地区域古滇国青铜器和古代矿渣样品进行系统实验分析,提取这些珍贵样品中保存的科学信息,并参考现代地矿地化数据,探索在古滇国青铜器、古代冶炼矿渣,以及现代已知金属矿山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以重建盆地区域青铜时代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和滇文明发展的人文历史。
本项目首次鉴别出与古滇国青铜生产直接相关的铜金属冶铸遗物,并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探明其铜矿物种类和来源地。古滇国很多青铜器类为中原文明所未见,关于其青铜铸造和器物成型技术的独特内涵,本项目取得如下三项重要进展:1.“泥皮沙馅”内芯技术的实物和科学证据的识别及提出;2. 用于特殊器物铸造的泥质垫片技术的首次发现;3. 青铜-宝石复合材质器物成型工艺所用粘结剂的成分;4. 环抚仙湖地区古滇国陶器所揭示的文化关系。. 以上成果扩展和丰富了我们关于古滇国青铜文明的认识,并为研究青铜时代云南与周边东南亚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和技术交流,建立了新的学术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深海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问题与经济价值研究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路径协调机理研究
基于古代资源利用模型的汉唐时期东天山地区农牧文明发展与文化线路
滇中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