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村的地方形成及对乡村文化空间的影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114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戴俊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继敏,成志芬,华红莲,张绍博,王星
关键词:
文化空间淘宝村地方性地方
结项摘要

Place making is the core object of cultural geography research, but existing research loosely connected with mobility, and “urban bias” results in the study of economic activity from viewpoints of cultural geography overlooking rural cultural space. This project directed at Taobao village which phenomenon fill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not only regarded Taobao village as the product of the rural informatization, but shed more eyes on the cultural space changing of Taobao village. Projects selected three Taobao village samples distributed in Longyan, Fuzhou Province, Yiwu, Zhejiang Province and Baoding, Hebei province, and used fieldwork, text analysis, GIS spatial analysis ,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community map methods to study the following: (1) summarize the law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aobao village; (2) investigate the place making mechanism of Taobao village in the background of “mobility turn”; (3)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rural cultural space changing. It tried to answer three questions that how cyber space interacting with real space, how to integrate different place making mechanism, and how to conceptualizing and evaluating rural cultural space. This project will enrich the “genealogy tree” of cultural geography, and also benefit decision-making for rural 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地方形成机制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但现有研究与流动性结合不紧密,且文化地理学在研究经济活动时容易忽视乡村文化空间,形成“城市偏好”。对此项目直指“淘宝村”这一具有中国本土社会文化特质的基层空间现象,在研究淘宝村经济活动基础上,更关注其文化空间的变化影响。项目选取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浙江省义乌市、河北省保定市三个淘宝村案例区,拟采用田野调查、文本分析、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及社区地图法等多元方法,研究如下内容:(1)总结淘宝村时空分布及演进规律;(2)探讨流动转向下淘宝村的地方形成机制;(3)摸清以淘宝村为代表的新型乡村文化空间变化及影响规律。拟探索赛博空间与现实空间互动结果、不同地方形成机制整合及乡村文化空间划分评价三大问题,旨在丰富以地方为核心的文化地理学“学科树”,也为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项目摘要

对淘宝村的研究是一个常态化、社会化的系统研究,对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民创业就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总结了淘宝村时空分布及演进规律,探讨了流动转向视角下淘宝村的地方形成机制,探索了以淘宝村为代表的乡村新型社会文化空间的变化及其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从空间分布上看,淘宝村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其演进规律是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锐减。第二,项目重点研究了淘宝村的地方形成机制。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变化和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大局是淘宝村地方形成的结构性因素。从结构化因素来看,淘宝村是资本在地方的投入和流动的过程以及多元主体进入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研究强调了乡村草根创业者的重要作用,本项目提出以“帮辈”为代表的乡村社区组织也是地方形成的重要中介角色。“偶然事件”是淘宝村地方形成和消亡的要素,但须谨防以“偶然事件”为代表的偶然性联系与必然性的因果律混淆。第三,淘宝村对乡村经济的促进最为直接,但在项目案例的研究中发现对农民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并对淘宝村所在的乡村也可能带来地方消弭,通过PPP模式支撑淘宝村发展值得探索。项目按照计划完成,共发表期刊论文数15篇,其中SCI 2篇,CSSCI 10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9篇,达成并超出了既定的研究目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4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5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戴俊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国淘宝村形成机理及其“三农”影响效应研究

批准号:7167324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郭红东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淘宝村“流空间”的协同运行机制及聚落重构方法研究

批准号:5160822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林申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淘宝村空间集聚、产业升级及其共同演化机制研究

批准号:41901146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林娟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电子商务对农村社会网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江苏“淘宝村”为例

批准号:5150836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周静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