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原不仅是西藏地区广泛分布和对区域牧业发展具重影响的植被类型, 而且在世界高寒地区也极具代表性。但有关西藏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目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是究竟西藏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碳贮量在不同空间梯度驱动下的地带性演变规律怎样?影响不同地带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子是什么?碳贮量分异的驱动机制如何等问题尚不清楚影响。本研究将首次以藏北区代表性地段的高寒草原(海拔4500-5000 m)为平台,通过通过水平坐标(以东西水分梯度带和南北热量梯度带为水平坐标)、垂直坐标(以4500-5000 m不同海拔为垂直坐标)及不同管理模式碳贮量对比试验,试图研究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碳贮量在空间坐标上的演变规律,确定影响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碳贮量地带性分异的主控环境因子,揭示驱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异的内在机制,为评估西藏高寒草原碳库潜力及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博斯腾湖沉积物无机碳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来源研究
敦煌南湖湿地植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空间格局分异规律研究
城市能源系统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低碳调控机制研究
洞庭湖区江滩钉螺空间分异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