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皮层闭环反馈微电刺激对中风大鼠动作康复的神经调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87391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7.00
负责人:许科帝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俞超楠,高欢,郑永特,张芳,袁盛
关键词:
运动皮层康复闭环电刺激神经接口神经调控
结项摘要

Hemi-pare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hand and arm) is the most prevalent consequences of stroke, interfering with life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The technology of neuromodulation offer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moto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by which the motor neural network can be reorganized. Recent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 modulate the plasticity of neural network, thus re-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amaged motor neural circuits.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BCIs) makes it possible for precise, real-time and closed-loop neuromodulation.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still needed for the improvements of closed-loop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to regain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In this project, a rodent stroke model will be created by quantitative primary motor cortex lesion. An invasive BCI-based experimental platform will be established for moving intention driven micro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with real-time closed-loop feedback. By optimizing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ite, pattern and parameters, this system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upper limb after primary motor cortex stroke, and provide new technical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中风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属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如何利用神经调控技术实现对运动神经环路功能的重塑是增强中风后肢体运动能力康复效果的可行手段之一。近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中枢神经系统的电刺激可以实现对神经网络可塑性的调整,从而在受损的运动神经环路上重新建立起有效连接。脑机接口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精确、实时、闭环的神经环路功能调节提供了技术保障,但针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康复的闭环神经电刺激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本项目拟构建初级运动皮层损伤的啮齿类动物中风模型,利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建立由运动意图驱动的实时、闭环大脑皮层微电刺激神经接口系统和实验平台,通过优化刺激模式、刺激位点和刺激参数,探究皮层闭环电刺激技术在初级运动皮层损伤后上肢精细伸抓动作康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实验数据。

项目摘要

缺血性中风引起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临床康复手段,包括机械辅助康复、神经调控等手段对中风后的运动康复效果仍不甚理想。运动神经假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手段已经被证明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由脊髓损伤或脑损伤引起的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可以影响神经可塑性,但该技术在中风康复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项目针对当前神经假体技术在中风康复应用中面临几个主要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刺激反馈位点及刺激模式,对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有效神经调控;如何选择合适的神经信号特征解码运动意图,触发反馈电刺激;以及如何构建集信号采集记录、神经特征计算及电刺激反馈于一体的小型神经假体系统并应用于中风康复开展研究。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探索了中风损伤状态下损伤区域、周边皮层和运动前区皮层的运动控制能力。通过对慢性中风期损伤及周边皮层和运动前区皮层局部场电位信号频谱特征的变化及运动解码能力分析,找出了最优解码特征,并从运动解码角度指出了中风后运动功能的重塑。.2.构建了基于运动意图解码的神经假体系统。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神经假体系统中刺激触发信号特征与运动控制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实现了基于LFP高频能量的运动意图在板解码和刺激反馈实时输出。本系统具有长期稳定性高、计算速度快的特点,为神经假体技术在中风康复的研究提供了硬件保证。.3.探究了神经假体技术在慢性中风大鼠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初步证明了神经假体技术在中风康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大批次实验的开展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神经假体技术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基础研究,并构建了基于运动意图解码的中风康复神经假体系统,初步验证了该技术对康复的效果,为运动神经假体技术在中风康复中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3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4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5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OI:10.19818/j.cnki.1671-1637.2021.05.022
发表时间:2021

许科帝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30514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锻炼对不同梗死部位大鼠的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0115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郑建
学科分类:H090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锻炼对大鼠脑缺血模型运动区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机制

批准号:30973112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曹勇
学科分类:H0906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丘脑前核闭环电刺激治疗新皮层癫痫

批准号:8130118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郑喆
学科分类:H091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皮层下不同部位运动通路中风隐匿性脑损害模式与神经康复机制的多模态MRI研究

批准号:8140138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姜琳
学科分类:H270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