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菌细胞色素P450甾醇14α脱甲基化酶(CYP51)是以三唑类化合物为典型代表的许多重要内吸性甾醇14α脱甲基化酶抑制剂(DMIs)的重要靶酶,三羟基萘酚还原酶(3HNR)和小柱孢酮脱水酶(SD)是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s)的两个重要靶酶。由于对病原菌没有直接的杀菌或抑菌作用,MBIs具有较低的抗药性风险,是未来稻瘟菌杀菌剂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本项目拟综合运用分子模拟与合成、基因与酶工程、光谱分析与表征等技术对稻瘟菌CYP51、3HNR和SD等靶酶活性中心与MBIs和DMIs杀菌剂间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异同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剂双靶"的设计策略进行生物合理设计、筛选、优化得到能同时作用于稻瘟菌CYP51和3HNR(或SD)的新型抑制剂先导结构,以期能综合两类抑制剂的优点从而提高杀菌效率,为我国稻瘟菌新型杀菌剂的创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
稻瘟菌细胞色素P450 甾醇14α脱甲基化酶(CYP51)是以三唑类化合物为典型代表的许多重要内吸性甾醇14α脱甲基化酶抑制剂(DMIs)的重要靶酶,三羟基萘酚还原酶.(3HNR)和小柱孢酮脱水酶(SD)是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s)的两个重要靶酶。由于对病原菌没有直接的杀菌或抑菌作用,MBIs 具有较低的抗药性风险,是未来稻瘟菌杀菌剂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本项目综合运用分子模拟与合成、基因与酶工程、光谱分析与表征等技术对稻瘟菌CYP51、3HNR 和SD 等靶酶活性中心与MBIs 和DMIs 杀菌剂间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剂双靶”的设计策略进行了生物合理设计、筛选、优化得到了一批能同时作用于稻瘟菌CYP51 和3HNR(或SD)的新型抑制剂苗头化合物,以期能综合两类抑制剂的优点从而提高杀菌效率。该项目研究的结果为稻瘟菌新型杀菌剂的创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基于靶酶GlmS的新型杀菌剂合理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基于EcR/USP结构的新型IGRs先导化合物的生物合理设计
稻瘟菌转座子MoTE-1驱动稻瘟菌突变的分子机理解析
以蓝藻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和水解酶为靶标的一剂双靶新型抑藻剂的合理设计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