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t酶处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核心部位,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有效的靶点之一。本项目拟以前期研究得到的Akt抑制剂的苯并吡喃酮为分子骨架,在明确该类化合物与Akt结合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电子等排,骨架跃迁等方法设计结构多样的新颖目标分子,采用柔性分子对接和药效团模型评价,同时结合类药性分析等方法,择优合成评价较高的目标分子。分别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评价目标分子的不同结构对Akt酶抑制活性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影响活性的主要结构因素。进而开展活性较佳的目标分子的体外类药性评价。在分析药理活性和类药性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分子的结构再优化。深入探讨目标分子的药效学特性和作用机制,在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的基础上,力争发现1-2个具有开发前景候选化合物,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在肿瘤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调节中,Akt即蛋白激酶B作为PI3K经多种生长因子活化后的下游靶点被发现,它处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核心部位。通过新型Akt抑制剂的发现以及结构改造,进而筛选出药效更好的Akt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必将对多种癌症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本项目致力于全新结构的Akt抑制剂的发现和优化工作,在苯并吡喃酮类Akt抑制剂的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已成功设计、合成了7个系列的90个Akt抑制剂小分子。目前,我们发现了多个具有进一步开发前景的先导分子,包括水溶性得到极大改善的苯并吡喃酮Mannich碱衍生物;而含有吡唑片段的衍生物活性最佳,包括通过骨架迁跃获得的第一代高活性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Akt1的IC50达到了38nM);以及进一步苯基吡唑为先导,进行结构合理优化获得的第二代高活性、高选择性、溶解性能良好的呋喃-吡唑类(Akt1的IC50达到了3 nM)。至此,本项目以苯并吡喃酮Dxw-44p1(IC50:Akt酶,5.4 μM;OVCAR-8:23.8 μM)为先导,进行结构合理优化,得到了活性更优、选择性更高、溶解性能佳的目标分子,其中,Akt1酶抑制活性提高了1000倍,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提高了500倍(OVCAR-8细胞)。其中,吡唑-呋喃系列(G系列)衍生物我们得到的一类具有创新型骨架的Akt抑制剂,无论在酶水平还是细胞水平均表现出优良的抗肿瘤活性。进一步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激酶选择性,hERG通道阻滞均显示了该类分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关阶段性成果发表和待发表SCI论文7篇(Eur. J. Med. Chem. 2011, J Mol Graph Model, 2012;Eur. J. Med. Chem. 2013;Eur. J. Med. Chem. 2014; Eur. J. Med. Chem. 2014, Minor revision, Chem. Comm. 2013; Med. Chem. Res. 2012);准备提交申请专利1份,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0,2/9)。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Baicalin provides neuroprotection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ice model through Akt/Nrf2 pathway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具有抗HIV活性苯并吡喃酮类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的固相合成和活性研究
基于碳氢活化设计与合成并环吡喃(啶)酮类药物活性化合物
低温真菌来源α-吡喃酮类分子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苯并异吡喃盐的串联反应和合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