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8.0级地震震源区地壳结构及动力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7406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朱介寿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曹家敏,范军,宋文杰,蒋科植,王成,黄晓萍,黄玉婷
关键词:
龙门山80级大地震重力场重复观测震源区高分辨率成像地震形成机理与动力学过程发震断层空间分布
结项摘要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是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的逆冲推覆引起,主震及余震震源基本位于上地壳3-20km深的铲状断层上,是典型的薄皮构造活动。本项目申请人长期在龙门山地区围绕8.0级地震震源区作了大量的深部地球物理观测,特别是大地震前后在震源区的重力对比观测,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提出以下三项研究内容:1)对汶川8.0级地震震源区(主震及余震区)的地壳结构,特别是震源区的上地壳细结构及速度、泊松比、各向异性等进行高分辨率成像;2)通过对主震及余震的精确定位和强余震震源机制分析,研究发震断层的空间分布形态和力学机制;3)通过地震震源区重力场在地震前后的重复观测, 对大地震引发的地壳内物质流变和动力过程进行动态研究,深入了解震后不同时段地壳形变及内部物质调整过程。所得成果将为龙门山8.0级大地震形成机理与动力学过程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项目摘要

本项目对龙门山断裂带地震震源区及其相邻区的地震活动及地壳深部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横跨地壳细结构及泊松比进行。以及地壳流变性质以及强震的震源机制动力过程。.  利用横跨龙门山断裂带较稠密的宽频带地震台网,反演了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地壳上地幔的细结构。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法对地壳速度及泊松比进行计算。不同深度的速度图像,可以得到地壳流的分布。川西高原的地壳流驱动上覆地壳与四川盆地挤压并发生强裂地震,凡与地壳流平行的断裂带上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反之,与地壳流正交的断裂带上,震源机制为逆冲型。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朱介寿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利用环境噪声中体波和面波信息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空区地壳精细结构

批准号:4170404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武振波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模板识别研究龙门山断裂带精细地震活动与三维地壳各向异性

批准号:4157405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吴晶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地震空区地震危险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批准号:4140407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柳畅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岷山-龙门山断裂带古地震活动沉积记录的研究

批准号:40972144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王萍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