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城镇化过程的时空模式、驱动机制及环境响应为研究目标,利用梯度分析、景观格局及尺度效应指数研究1975~2005年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区城镇化的时空模式,分析大都市区城镇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利用MAS与CA建立模型模拟区域尺度的城镇化过程,比较三大都市区城镇化过程及不同情景下土地分配制度、城市规划及市场机制等在大都市区城镇化过程的驱动机制。利用可持续性模糊评估方法(SAFE)研究大都市区城镇化过程的环境响应,预测大都市区未来发展时空格局。中国的城镇化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问题之一,随着城镇化和和大都市区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水资源危机、住房价格畸高等"城市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区越来越突出。本项目对指导中国城镇化发展、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及组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洪涝灾害损失的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及应对研究
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约束强度的时空耦合机理及协同模式
全球化驱动的地区资源与环境响应机理与模式分析
苔草沼泽物种多样性时空变化驱动机制探索:功能性状对环境梯度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