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土壤微食物网对秸秆还田措施的响应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0125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张志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春季,赵乐,宋佳,马江萍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碳库稳定碳同位素土壤线虫土壤微食物网
结项摘要

Straw incorporation managemen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increasing soil carbon storage and maintaining the soil fertility of cropland. Recently, the effects of straw incorporation management on the biomas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both soil microbial and nematodes communities have been well studied. However, few researches paid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biological communities. Soil microbes and soil nematode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oil micro-food web. Their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can affect soil carbon pool stabilization.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biological communities will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soil carbon pool and playing a key role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soil micro-food web. In this project,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soil microbes and different trophic groups of soil nematodes in the brown soil of Northeast China will be studied. Incubation experiments will b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il micro-food webs under different amounts of straw incorporation treatments, and consequently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soil nematodes community. Stable carbon isotope technique will be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arbon accumulation within different biological communities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carbon transformation and fixation within soil micro-food web, and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s of soil organisms on soil carbon pool stabiliz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he soil fertility.

秸秆还田措施对提高土壤碳库容量,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对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线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方面,而研究过程中很少关注这两个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线虫作为土壤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组成和群落之间相互作用能够影响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因此,探明这两个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完善土壤碳库生物学作用机制和发挥土壤微食物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项目以东北地区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和土壤线虫各个营养类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秸秆添加量水平下土壤微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线虫群落之间内在联系。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定量分析各个生物群落中的碳积累情况,揭示土壤微食物网内碳的转化与固定机理,阐明土壤生物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以上研究将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摘要

土壤微生物和线虫是土壤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功能。目前,有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线虫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外源碳在土壤线虫各个取食通道内的流通与固定机理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项目采用13C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由土壤微生物和线虫构成的微食物网对秸秆还田措施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添加措施增加了土壤正激发效应而效应的大小与秸秆添加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和线虫营养类群对不同秸秆添加水平存在差异性响应。例如,在低水平秸秆添加量处理中革兰氏阳性菌在试验培养初期对13C标记玉米秸秆碳的同化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菌。与食细菌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相比,食真菌线虫和杂食-捕食性线虫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对13C标记玉米秸秆碳的同化作用趋于增强且这种现象在高含量秸秆添加水平处理中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土壤线虫群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取食偏好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发生明显变化,由前期的食细菌偏好转变为后期的食真菌偏好。另外,研究发现土壤酸碱度(pH)、土壤易提取有机碳(EOC)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13C标记玉米秸秆碳在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群落内富集的重要环境驱动因子。在土壤线虫的细菌取食通道内,秸秆分解前期外源秸秆碳主要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转移到食细菌线虫体内,而秸秆分解后期则主要是通过革兰氏阳性菌转移到食细菌线虫体内。此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3C标记玉米秸秆碳进入到土壤微食物网的途径发生改变由前期的细菌分解通道转变为后期的真菌分解通道,并且这种现象在高含量秸秆输入系统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揭示土壤微食物网内碳的转化与固定机理,阐明土壤生物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张志勇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260423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67170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00323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57320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7219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6057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27303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1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204012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971938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7076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30405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0086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57160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1953101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30460020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560166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7505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0188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7217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47179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560523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6100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30216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60246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760016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9272040
批准年份:1992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07101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7164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6004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976069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7023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560064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4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202365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37022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175510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6137612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示踪技术的土壤微食物网对长期秸秆还田潮土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批准号:3180044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张靖楠
学科分类:C031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秸秆还田对土壤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机制

批准号:41907005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安晶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长期秸秆还田下土壤纳米和微纳米颗粒供钾特征

批准号:41907071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张志毅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秸秆还田对土壤—作物—环境系统的影响效应研究

批准号:30070438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高旺盛
学科分类:C1309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