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环境变化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7218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许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磊,邹亚菲,李康康
关键词:
罗布泊地区环境变化第四纪年代学人类活动
结项摘要

The study in Lop Nur, which had been the center of various culture ex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has a critic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activ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entral Asia, and thus will provide invaluable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deployment on the “China-proposed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However, the lack of chronological control for most of the relics, together with few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of the relics sites during the periods of human activities, limits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Lop Nur. This project will make a high-resolution radiocarbon analysis on the relics to characterize the human activity in Lop Nur region, and re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of various relic sites during the intervals of human activities by stable isotope method. Based on these evidenc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human activities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is discussed through identifying the phase difference of the human activities with other climate facor indicators.

罗布泊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类活动遗址遗迹,使其在研究中亚地区人类活动特征及其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关系上,以及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的合理布局与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对这一地区人类活动遗址遗迹缺乏系统的年代学控制与环境变化特征的研究,限制了对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特征和人地关系的深入探讨。本项目通过对罗布泊地区遗址遗迹点的系统年代学分析,厘定它们的出现、发展和废弃时间,重建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手段重建遗址遗迹点人类活动时期的环境变化,结合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分析人类活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位关系,探讨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项目摘要

项目完成了设计的各项工作,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本项目对罗布泊地区主要遗址遗迹点进行了系统野外考察和样品采集,对遗址点样品进行了系统年代学和气候指标分析,厘定了它们的出现、发展和废弃时。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重建了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历史。在此基础上,结合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记录,分析了人类活动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控制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的控制因素。通过上述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1).厘定了罗布泊地区主要遗址点出现、发展和废弃过程,包括遗址点的出现、发展和废弃时间。.2).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厘清了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历史。在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此次研究中共厘定出三次人类活动期,分布出现于12.5 and 9.0 ka Cal BP,400BC-600AD(楼兰)和1300-1910 AD。其中最老和最年轻的遗址是本项目的重大发现,将罗布泊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了大约8000年,向后延伸到了20世纪初期。.3).重建了罗布泊地区楼兰文化以来的人口变化历史。由于罗布泊地区存在大量楼兰以来的遗存与遗址,为探讨这一时段的人口变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基于这些遗址遗存14C概率分布,重建了古人口变化历史。结果显示,楼兰时期的人类活动最早出现在BC 400,人口鼎盛时期出现与公元100-400年之间,400 AD左右,人口急剧减少,在530 AD左右,人类活动消失。第三次人类活动,出现在1300-1910 AD,人口数量出现了7次快速波动。.4).通过人类活动遗址年代、人口变化与古气候记录的综合分析,揭示出温度是控制罗布泊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控制因素,其通过影响冰雪融水量的变化来控制人类活动和人口数量变化。.5).本项研究的数据和证据表明,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干旱与半干旱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因此,这些地区,未来应采取更加谨慎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策略,以应对全球变化。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许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71874144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097311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672118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72227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978049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172324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6017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472152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1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87520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40321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河西走廊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及其反馈过程研究

批准号:40071031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王乃昂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全新世最适宜期环境变化对桂林地区穴居人类活动的影响

批准号:41102118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覃军干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物种分布格局变化和遗传多样性时空变化影响的研究

批准号:4137107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常江
学科分类:D010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喀斯特地区人类活动主导下的生态环境变化与流域水文循环响应耦合机理研究

批准号:4137104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腊春
学科分类:D0702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