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实于春末夏初水果淡季时成熟,深受人们喜爱,枇杷果实品质的一个缺陷在于酸含量偏高。本研究以福建省主栽枇杷品种,酸含量高的解放钟和酸含量低的早钟6号为试验材料,率先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枇杷果实有机酸代谢酶和液泡膜酶(V-ATPase和V-PPase)与有机酸含量的关系,探讨不同品种间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的原因,为制定有效合理的措施降低枇杷果实酸含量,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枇杷果实木质化败坏与膜脂代谢关系的研究
GABA支路调控采后柑橘果实有机酸代谢的机理
不同形态氮素调控果实有机酸代谢的分子生理机制
皱皮木瓜果实有机酸代谢组学研究与调控关键点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