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鼠疫在全球重新进入活跃时期,为此,WHO将鼠疫列为重新抬头的传染病。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鼠疫菌种资源库,现有的鼠疫菌分型方法不能解释诸多实际问题,且其判定结果也不尽一致,缺乏统一的分型标准。本项目拟对国家鼠疫菌保藏中心保存的自1943年以来我国15个省、180个县、12个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所有鼠疫菌株在传统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将差异区段( DF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引入鼠疫菌的分型中,探讨鼠疫菌株表型、遗传特征和菌株宿主生态位的关系,对鼠疫菌的演化与传播规律提出新的见解,比较各疫源地鼠疫菌生物型、生态型、基因型的差异,确定具有分型意义的指标,建立新的鼠疫菌分型系统。在鼠疫疫情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恐怖发生时,实现鼠疫菌准确、快速鉴定及溯源,从而为制订鼠疫疫情应急处置方案、鼠疫生物恐怖袭击的确认和流行病学防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鼠疫疫源地结构复杂,从各疫源地分离的菌株差异较大,目前又拥有数量较多的鼠疫菌种资源库,现有的分型方法不能解释诸多实际问题,且无统一公认的标准,各种方法判断的结果也不尽一致,因此,寻找一种分辨率高、实用性强,易操作的鼠疫菌分型系统成为科技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本项目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我国11种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2340株鼠疫菌基因型、表型、地理信息、宿主信息、媒介信息、环境信息等作为分型指标,揭示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遗传特征,明确了中国鼠疫菌病原生态学特点和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建立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遗传分型系统,将中国鼠疫菌分为新的16个遗传型。即青藏高原型、祁连山型、冈底斯山型、昆仑山型、川青高原型、北天山型、帕米尔高原型、黄土高原A型、黄土高原B型、鄂尔多斯高原型、松辽平原型、锡林郭勒高原型、滇西峻谷型、滇闽居民区型、玉龙型、准噶尔型。各遗传型具有明显地区分布的差异,与主要宿主、媒介、地理气候条件、植被等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鼠疫菌的分型研究,直观的反映了鼠疫菌型与地理的关系。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中国鼠疫菌21个新的基因组型(DFRs),即32型至52型,其中3个新基因组型为主要基因组型(32、44、50型)。鼠疫菌的遗传分型系统是一项综合性的分型方法,不仅从理论上完善对病原菌的遗传特征、生态学、流行病学等认识,且通过大量鼠疫菌株进行了验证。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鼠疫疫情的传染源溯源及鼠疫菌疑难菌株鉴定,也可用于中国鼠疫疫源地的调查、鼠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等。为此,开展《中国鼠疫菌现代分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实现控制技术的综合化,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科学依据,为预防和控制鼠疫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演变规律及其在鼠疫防控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鼠疫好发地点微生境及与鼠疫菌关系的研究
鼠疫快速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云南家鼠鼠疫流行静息期鼠疫菌在宿主动物体内保存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