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其治疗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种方法,但是仍有一部分病人无法控制发作。针对顽固性癫痫,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但是目前的刺激模式为持续性开环刺激,而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如能对癫痫进行预测,在即将发作之前给予闭环刺激,则是癫痫电刺激治疗的理想状态。因此,对癫痫准确及时的预测至关重要。本课题拟通过建立深部电极数学模型方法来实现对癫痫的预测,首先立体定向植入猴双侧丘脑前核(ANT)深部电极,同时植入皮层电极作为对照,采集正常猴ANT电信号及皮层电信号作为基线状态,然后建立猴颞叶癫痫模型,采集癫痫猴ANT电信号与皮层电信号,利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建立猴癫痫发作前ANT电信号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ANT电信号变化预测即将到来的癫痫发作,并从预测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指标评价数学模型预测的可靠性,为通过ANT进行闭环刺激治疗癫痫奠定基础。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的,以反复发作性、短暂性和刻板性为特点的、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如能够在癫痫发作前预测到即将到来的癫痫发作,即使时间较短,也有可能使我们采取必要的治疗或预防保护措施,这对病人是十分有利的。癫痫预测也有助于揭示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制新的癫痫治疗方法如脑深部电刺激、药物泵等提供依据。因此,癫痫预测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立体定向植入猴双侧丘脑前核(ANT)深部电极,同时植入皮层电极,采集正常猴ANT脑电信号及皮层脑电信号作为基线状态;然后通过立体定向手段,使用微量注射器向猴右侧海马区单侧注药,造成猴右侧海马局部硬化,建立猴右侧颞叶癫痫模型,并通过手术后观察猴的行为学改变、猴颞叶癫痫模型的组织病理观察。完成生物学评估;采集猴癫痫模型皮层和深部脑电图信号后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成功建立癫痫发作预测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评价。课题进展顺利,已完成课题计划,现已成功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猴颞叶癫痫模型,并完成了猴行为学及影像学的评估,进行了猴皮层和深部脑电图信号采集,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成功建立癫痫发作预测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癫痫后模型植入DBS刺激器,通过行为学、电生理、神经递质、组织学、western blot及超微结构检测手段观察海马DBS对TLE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马脑深部电刺激能够明显的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并且海马DBS能够减少海马神经元的丢失,抑制细胞凋亡具有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研究表明,海马DBS能通过抑制海马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如Bax, Caspase 3)和促进海马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如 Bcl-2)来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通过Scan 4.3信号采集软件、Matlab计算平台和时频分析工具箱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成功建立癫痫发作预测数学模型。对其中37段,共计452.4分钟的丘脑前核局部电信号进行分析,根据每段脑电信号的不同特点,对时间阈值T和空间阈值D改变,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果。其中,当T=22,D=0.84时,预测的平均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和预测时间较为理想,平均预测时间55秒,此时敏感性为93.2%。目前本课题已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章9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丘脑前核电刺激治疗颞叶癫痫及作用机制研究
丘脑前核电刺激对海仁酸诱导的颞叶癫痫猴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丘脑前核电刺激对颞叶癫痫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作用研究
丘脑前核电刺激对癫痫猴海马炎症反应影响的动态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