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交叉优势进行风险预警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的综合研究。(1)追踪国内外研究,创新性的基于遥感(RS)技术,开展高寒草地生态风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及新方法的研究。(2)将生态风险评价与运筹学、系统工程学、计算机编程设计、3S技术结合,并参照国家自然环境灾害预警体系,建立多功能的高寒草地生态风险预警动态监测系统。(3)创新性的基于分级预警结果,进行不同风险程度下草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及维持机理的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揭示导致高寒草地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主要因子、成因、退化过程及其生态风险程度;阐明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的机理和具体措施;建立生态风险预警监测系统。预期成果将填补我国高寒草地生态服务功能及风险预警研究的空白,从理论及实践上丰富和发展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及现代农牧业管理的内容,以期为西部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促进牧区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491),经过课题组成员3年细致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并达到了预期目标。(1)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建立了以干旱、放牧超载、水土流失、鼠害、城市化为主要风险源的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运用元胞自动机模型、AGA-AHP方法等,对研究区高寒草地生态风险进行了分等级定量分析,并揭示了其近10年的动态变化,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进行了未来草地生态风险的预警研究,揭示了该区高寒草地生态风险逐步增高的趋势,其中,高寒草甸退化、高寒湿地缩小、地貌灾害风险增大成为该区生态风险最主要的组成,但随着人为调控、治理力度的增大,在未来,高度风险区有显著减少的趋势,大面积高、低风险区有向中度风险转移的趋势,这与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高寒草地的扰动最为密切。(3)改进了PSR模型,进行基于生态安全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区划及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4)结合高寒草地生态风险预警与生态服务功能区划,通过细致实验研究,提出了区域宏观尺度及大田尺度的有效生态风险调控、服务功能维持的措施和方法,并组建了研究区生态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综上,项目按计划完成了所有研究内容,填补了我国高寒草地生态风险与生态服务功能耦合研究的空白,其研究成果充实了我国高寒牧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特色牧业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并对实际环境保护和经济生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西部高寒草地生态风险预警与草地碳循环耦合研究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青藏高原东部退化高寒草地生态风险预警及恢复机理研究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持和提高的关键过程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