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食管癌由于远处转移或复发,预后极差。寻找预测转移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的靶分子,对于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拟以新疆地区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人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对有转移食管癌组织和无转移原发食管癌组织中的癌细胞进行纯化富集,分别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质。联合应用基因芯片和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方法分离鉴定差异基因/蛋白。筛选特征性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蛋白,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验证。进一步采用质粒稳定转染和RNA干扰方法在体内和体外分别研究特征性差异基因/蛋白质在食管癌转移中的作用。通过功能水平的确证和临床样本特征之间的联系分析,确定某些特征性差异蛋白/基因在食管癌侵袭转移中的生物学意义,为研究食管癌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将为更深入地研究食管癌转移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中晚期食管癌预后极差。寻找早期诊断食管癌、预测转移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的靶分子,对于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首先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从食管癌Eca-109细胞株中筛选出高侵袭能力食管癌细胞株亚系。实验结果证实筛选的Eca-109 T4细胞株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潜能。课题组分别提取Eca109和Eca109-T4的总RNA ,筛选出差异基因有80个。与母系比较,在T4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4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6个。经验证显示,CXCR7,SDC2和HSP90α基因可能与食管癌的转移侵袭相关。另外,课题组利用定量蛋白质组方法分离鉴定这两种食管癌细胞差异蛋白质,筛选出7个差异蛋白质。其中HSP90α、RKIP、Annexin A1蛋白可能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为进一步验证HSP90α在食管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构建人HSP90α基因的siRNA 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高侵袭潜能食管癌CE81T-4 细胞,并植入裸鼠体内,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流式细胞术、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细胞迁移侵袭实验、裸鼠移植瘤实验、微血管及淋巴管计数等方法,分析siRNA- HSP90α对CE81T-4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体内血管、淋巴管形成的影响,阐明c-Met siRNA 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分子机理。证实了HSP90α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的浸润、淋巴结和血行转移有关,有可能是食管癌治疗和预后的重要靶分子。在蛋白水平对ANXA1蛋白的验证表明,ANXA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有食管癌组织(EC)中较食管癌旁组织(NEC)中明显上调,Western-blotting检测ANXA1蛋白表达在Mec组升高;免疫组化显示:ANXA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1)。因此,ANXA1蛋白的上调可能参与了E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可能作为临床EC诊断、预测EC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本实验建立Eca-109T0和Eca-109T4不同转移潜能高侵袭能力食管癌细胞株,为研究人食管癌转移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应用基因芯片及蛋白质筛选的某些与食管癌转移相关的差异基因/蛋白质,有可能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作用,研究结果研究食管癌转移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流域文化变迁与生态演化相互作用对流域生态政策影响的机理研究——黑河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对比研究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差异基因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相关基因THSD7A的下游驱动基因筛选、临床意义和功能研究
转移相关蛋白3调控食管鳞癌转移起始的分子机制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