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狂犬病毒强毒和弱毒的致病机制截然不同,强毒可逃避宿主免疫应答,最终导致宿主致死性脑脊髓炎,但弱毒却能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使病毒感染得以控制。然而,强毒如何免疫逃避,弱毒又被哪些宿主限制性因素所控制?其机制尚不清楚。宿主来源的microRNA(miRNA)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强毒和弱毒感染诱导宿主产生截然不同的miRNA表达谱。其中差异表达的细胞miRNA-200(mir-200)家族潜在靶向性的作用于转录因子NFAT2(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2),NFAT2在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究在RABV感染过程中细胞miRNA-200家族对FNAT2转录活性及其所参与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试阐明RABV免疫逃避的机制,为RABV的靶向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宿主来源的microRNA(miRNA)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差异表达的细胞miRNA-200(mir-200)家族潜在靶向性作用转录因子NFAT2(活化T 细胞的核因子2),而NFAT2 在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特点,本项目在完成狂犬病毒(Fujian株)强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染与毒力鉴定、对小鼠脑组织miRNA表达谱影响的检测与验证的基础上,利用Micro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microRNA-200(miR-200)家族在感染狂犬病病毒鼠脑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qRT-PCR验证;利用TargetScan 、MicroCosm Targets 和miRanda三个数据库预测miR-200的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和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iR-200在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预测的靶基因有3154个,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代谢、高分子代谢和生物学调节等生物学功能(p<0.01)。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有JAK-STAT信号通路、TCR信号传导通路、轴突引导、蛋白质泛素化、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癌症等信号通路(p<0.05)。揭示miR-200家族在感染狂犬病病毒的脑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其预测的靶基因在相关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可能与狂犬病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性有关。为深入研究miR-200家族在狂犬病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A Prehepatectomy Circulating Exosomal microRNA Signature Predicts the Prognosis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Benefits i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MicroRNAs 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ignaling Pathway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Involving Different Systems of the Human Body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ZEB介导microRNA-200家族对腹膜间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调控
胆固醇代谢在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T细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狂犬病病毒感染潜伏期机体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