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木(Pachylarnax sinica)为我国特有的寡种属植物,仅零散分布于云南西畴、马关和屏边,结实率非常低,林下无幼苗更新,仅存20余株大树,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目前其濒危机制仍不清楚,仍缺乏其保护生物学方面的具体数据和资料,如:是否存在生殖上的障碍?导致生殖障碍和无法进行天然更新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是否存在近交衰退?应该如何进行种群复壮?为了解决这些科学问题,本项目将在已探明其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及种群规模的基础上,应用生殖生态学、传粉生物学及胚胎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保护生物学研究,阐明其生殖生态学特性、传粉生物学特性、胚胎学特性及其与濒危的关系,揭示其濒危机制,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种群复壮实验研究,通过在不同种群遗传差异较大的母株间进行人工杂交获得种子,并筛选出遗传差异较大的后代构建人工恢复种群,从而为有效保护该珍贵种质资源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本项目对华盖木进行了种群结构、群落学、传粉生物学、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群落学研究表明,华盖木呈单株散生,在群落中处于乔木层的上层,未在林下发现幼苗更新,天然更新能力严重衰退,已成为非常脆弱的小种群。群落生态学研究表明,在华盖木12个样方(3600m2)的群落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366种,隶属215属,100科,群落中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优势明显,其中以热带分布的科及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有的比例最大,温带区系成分的科属也占有一定比例;群落分层现象较明显,一般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群落中以革质、全缘、中型单叶的常绿阔叶高位芽植物为主。传粉生物学实验表明:华盖木花有二次开合现象,繁育系统为雌蕊先熟的虫媒异花受精;新鲜花粉萌发率较低,仅24.38%,且花粉活力仅能维持两天;开花前柱头已具备较强可授性,初次开放后柱头活力仅能维持1天,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自然授粉结实率较低,人工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其坐果率和结实率。胚胎学实验表明,华盖木的小孢子母细胞和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严重败育现象。生境破坏、人为砍伐及盗采种子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华盖木濒危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天然分布区狭窄、生境片段化、种群老龄化、结实率低、天然更新能力严重衰退是导致华盖木濒危的内在原因。华盖木野外生存现状岌岌可危。建议以就地保护为主,加强对其生境的保护,减少或杜绝人为砍伐、盗采种子等干扰破坏,逐渐恢复种群规模。必要时进行迁地保护,积极开展人工繁殖培育等工作,收集及保存其种质资源,扩大种群数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濒危药用植物高山红景天种群复壮机制
濒危植物猪血木的种群恢复策略与实验研究
极度濒危植物贵州大花杜鹃的濒危机制解析
极度濒危物种峨眉金线莲的濒危机制与保育研究